?
2020-10-13 15:44?出處 綜合中新網
深圳發放1000萬元大紅包:近期,深圳聯合中國央行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面向在深圳的個人發放1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數量共計5萬個,總計1913847名在深圳的個人預約抽簽數字人民幣紅包,“中簽率”僅為2.6%。
回想預約流程,黃蕾瑾對記者說,申請過程很方便,她在地鐵上操作,全程不到3分鐘。在“i深圳”app上,首頁就有抽簽入口,點進去后登記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驗證碼,再選擇收款銀行就好。
讓她印象最深的是抽簽對戶籍沒有限制,只要申請期內申請人地理定位在深圳都可以參與。“簡直太棒了,真真切切體會到什么叫‘來了就是深圳人’!”黃蕾瑾說。
事實上,參與預約紅包的個人只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預約登記時所處地理位置在深圳市行政區域內(含深汕特別合作區);二是使用中國內地手機號碼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進行預約登記。
中簽個人可于10月12日18時至10月18日24時在深圳市羅湖區轄內已完成數字人民幣系統改造的3389家商戶無門檻消費,商戶涵蓋商場超市、日用零售、餐飲消費、生活服務等各類別。
目前,羅湖區內萬象城、kkmall等大型商場內大部分商戶已完成系統改造,完成改造的商戶已在收銀臺或問詢臺處擺放了“數字人民幣”的統一標識,該標識已和銀聯二維碼、微信支付等一同出現在醒目位置。
黃蕾瑾打算用紅包買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東西,但具體買什么還沒想好。“可能是深圳的地標模型、旅游攻略書籍、深圳城市元素的文創產品之類的。”
這一次“紅包活動”讓深圳再次成為全國樣板。《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近日出爐,其中明確提到,支持開展數字人民幣內部封閉試點測試,推動數字人民幣的研發應用和國際合作。
抹鏈科技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吳豐恒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本次活動的意義在于一方面通過紅包形式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另一方面也對數字人民幣在零售場景中的使用進行封閉測試。
“不管是在參與測試的用戶量上,還是使用場景上,都更加貼近數字人民幣作為M0(流通中現金)替代的定義,我認為這是在正式推出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前,非常具有現實參考意義的一次測試。”吳豐恒說。
他認為,數字人民幣錢包的推出,讓更多民眾有機會接觸到數字人民幣,有利于數字人民幣概念的普及和數字人民幣錢包的推廣。數字人民幣涉及區塊鏈技術中可信時間戳、追蹤溯源、匿名性等概念的應用,再一次反映了區塊鏈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吳豐恒也提醒,本次測試較以往測試規模更大,使用方式更貼近零售場景,在技術方面除了要做好發行、投放和流通三個環節的風險把控,還可借此進行貨幣流通大數據統計與分析,這對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中國央行副行長范一飛此前撰文強調,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于M0,是央行向公眾提供的公共產品,不計付利息,央行也不對兌換流通等服務收費。同時,從M0的管理規則來看,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要按照現金進行規范管理。
吳豐恒建議,未來數字人民幣在推廣過程中需要格外謹慎和穩扎穩打。在地區推廣上,應區域深耕后再全國布局,在推廣形式上,可以是自上而下的推廣,這樣有利于快速布局,也可以是順應市場需求,尊重用戶的選擇。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74430.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 夏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