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6-19 00:40?出處
第36分鐘,克洛澤吃到第二張黃牌被罰下,德國人的好時光嘎然而止。勒夫此后五次調整進攻,卻都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此中短板是誰?波多爾斯基?戈麥斯?卡考?還是勒夫自己。
當不少球迷和評論員都以為,勒夫會撤下一名中場換上一名中鋒,或者讓穆勒、波多爾斯基其中一人頂上鋒線時,勒夫的反應卻是一切照舊。在克洛澤下場后的前10分鐘,身材略顯單薄的厄齊爾(其實他的身高也有1.80米,但在德國和塞爾維亞陣中,實在有些單薄)頂在最前,依靠他的控球和傳送作為前場輸送軸。這一矮個子中鋒做軸的打法,已經在國際足壇消失多年。如果說中國球迷身邊,那還得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雪麟執教國家隊時讓趙達裕充當中鋒。
厄齊爾在塞爾維亞禁區前的策應不能說不努力,但終究因為身材吃虧而屢屢被對手壓制。因此上半時最后5分鐘,勒夫作出第二次調整。在保持原有球員的同時,讓厄齊爾適當回撤拿球,轉身后向前輸送。此時主攻的球員,是輪流插上的赫迪拉和施魏因施泰格。半場結束前赫迪拉的勁射命中門梁,便是這一變化的最大收獲。小豬在下半時開場后的兩次突擊,也讓塞維利亞頗為不適。
然而,后腰輪番插上的做法很快就被勒夫的調整所摒棄。下半時開始后10分鐘,勒夫的第三次調整過早到來。這次,厄齊爾依然回撤做球,但突擊手改成左右兩翼的波多爾斯基和穆勒,其中又以波爾蒂為主攻方向。也是在這段時間,波爾蒂多次甩開伊萬諾維奇的盯防,從肋部殺入塞爾維亞禁區接應,并開始本場比賽的一系列浪射。
在無鋒陣容堅持到70分鐘,勒夫終于按捺不住,派上卡考和馬林。前者充當中鋒,后者則堅決站在左邊路,讓波多爾斯基專心在左肋活動。不難看出,勒夫仍然讓主攻方向左傾,試圖通過馬林和波爾蒂在左路的配合打開缺口。但已經殺紅了眼的波多爾斯基最后一次射門的選擇,就是無視了在左路空檔的馬林直接轟門。這樣一來,兩人之間的聯系其實并不緊密。馬林的個人突破無效后,更多時候也只是選擇回敲中場兩名后腰。因此即便勒夫第五次調整派上戈麥斯,也顯得蒼白無力——在穆勒下場后,馬林僅有的兩次傳中又高又飄,戈麥斯沒有發揮的空間。
在這種主打左路卻缺乏呼應的背景下,卡考和戈麥斯都沒有貢獻哪怕一次射門。算上一次射門沒有就被罰下的克洛澤,德國三大前鋒全場零射門。相比之下,波多爾斯基7腳射門顯得尤為刺眼。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隊賽前其實并沒有指定波多爾斯基主罰點球。勒夫賽后承認,只是讓波爾蒂和小豬負責點球。具體操刀手是誰,則由兩人在場上自行商定。兩人在場上說了什么我們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波爾蒂搶贏了小豬。波多爾斯基過分貪功的表現,也是讓勒夫大小五次調整化為空拳的原因之一。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tiyu/23383.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