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12 09:59?出處
世界杯第一次移師非洲大陸進行,因此,命中注定這會是一屆不一樣的大賽。無論在環境、比賽結果和戰術風格方面,2010年的世界杯都非常特別。有一種非常形象的對比說法總結道:南非世界杯上,巴西踢著意大利的足球,荷蘭踢著德國的足球,德國踢著西班牙的足球,智利踢著荷蘭的足球,英格蘭踢著澳大利亞的足球,阿根廷踢著86阿根廷的足球——那是老馬唯一會打的戰術,意大利踢著蘇格蘭的足球,法國踢著中國的足球……
世界杯至今兩次在歐美大陸之外舉行,均意外頻發。2002年韓日世界杯上,衛冕冠軍法國小組賽就出局,創造恥辱新歷史;同樣的情節在非洲也歷史重現,2006年世界杯得主意大利在分組有利的情況下,被巴拉圭和斯洛伐克聯手扼殺在16強之外,而且一場未勝。不僅如此,法國也陪著意大利一同回歐洲。此外,在非洲大陸,決賽兩隊是西班牙和荷蘭兩支從未贏得過世界杯的球隊,這也是過去大部分世界杯沒有發生過的。02年世界杯,因為韓國依靠東道主優勢炮制的“誤判”風波,西班牙等勁旅含冤出局;而10年的南非世界杯,拉里昂達、埃斯皮諾薩和羅塞蒂等昏哨的明顯誤判,也導致英格蘭、墨西哥等球隊最終慘敗……
在南非舉辦的這屆被譏諷是“史上最弱”的世界杯上,由于比賽本身缺乏觀賞性,場外的問題反而喧賓奪主成為主角,像是場邊“嗡嗡嗡嗡”的嗚嗚祖啦,德國神機妙算的章魚保羅,把手機放在胸部里的巴拉圭性感女神拉里薩·里克爾梅……
一、依賴巨星戰術沒戲 中場復興
世界杯前,外界普遍看好能夠稱霸南非世界杯的“四大天王”——阿根廷的梅西、葡萄牙的C羅、巴西的卡卡和英格蘭的魯尼,最終都在非洲鎩羽而歸。對此,打入決賽的荷蘭射手范佩西有個非常直接的分析,認為:“只靠個別核心球員打天下的戰術,已經成為歷史,現在要取得好成績,需要團隊的力量?!?/p>
事實上,無論在國家隊還是俱樂部舞臺,上賽季的足壇都由整體打法的球隊稱霸:穆里尼奧執教的歐冠冠軍國米、范馬爾維克的荷蘭隊和博斯克的西班牙隊都不是只靠一個兩個球員的隊伍,切爾西、拜仁、巴薩、馬賽和特溫特這些各國聯賽冠軍,均是整體出色的隊伍。相反,過度依靠魯尼、C羅等個別球員的曼聯、皇馬等,都與冠軍無緣。即使這些奪冠球隊也都有自己的明星,像是國米的斯內德、迭戈·米利托,荷蘭的斯內德和羅本,西班牙的比利亞、哈維等。但是,這些球星的成功,無不建立在穩固后防、控制中場的整體戰術環境下。
至于“四大天王”,個人能力無需置疑,然而,賽季入球45個的梅西、進33個的C羅和破門34個的魯尼,在世界杯上,卻只有C羅靠著運氣打入魚腩朝鮮隊一球,梅西、魯尼都空手而歸。這固然跟運氣不好有關,三位巨星都曾打中門柱,但更大的原因是戰術層面的。
過去十年,歐洲俱樂部越來越注重圍繞前鋒球員組織的戰術,中場球員的核心作用逐漸被弱化。過去踢球的人常說的“的中場者得天下”的箴言,已經越來越少人提及。穆里尼奧就在國際米蘭依靠高效的防守和反擊,在控球遠遠落后的數據下,照樣淘汰中場控球高手巴薩。然而,南非世界杯告訴那些試圖以前鋒球員為核心的球隊,用梅西、C羅和魯尼這樣的偏前鋒型攻擊手做核心,仍然是不足以確保成功的。
梅西在巴薩擁有哈維、伊涅斯塔、凱塔、小圖雷、佩德羅等中場支援,因此如魚得水,除了進球數十之外,還有兩位數的助攻。但到了阿根廷,在失去中場強大的支援后,即使梅西控球依然無人能擋,但面對其他球隊的團隊圍堵,只能交白卷。C羅、魯尼的情況更加糟糕,葡萄牙和英格蘭的中場都缺乏創造力,因此C羅只有頻繁從遠距離起腳,收獲多次中柱,魯尼則根本沒機會在禁區內得到射門機會,一臉郁悶。
反之,四強球隊中,西班牙的中場之強無需置疑,德國的施魏因斯泰格和赫迪拉的組合攻防幾近完美,荷蘭擁有范博梅爾、德容的攔截,加上斯內德的中場組織、羅本的邊路突擊。烏拉圭是唯一的例外,他們依靠10號射手弗蘭成功轉型為組織核心,配合頑強的斗志爆冷躋身半決賽,然而,這跟該隊遇到的對手不強有關,一旦遭遇荷德勁旅,馬上2場全敗,被入6球。
卡卡的顆粒無收則更多因為個人狀態因素,巴西的防守反擊打法本來非常適合他快速帶球、分球和射門的風格,然而,由于上賽季在皇馬受到傷病、不和等負面消息印象,卡卡已經失去三年前世界最佳球員的風采。加上巴西在對荷蘭的比賽下半場離奇失控,導致奪冠大熱門再次早早離開。
而且,俱樂部表現出色的球員在世界杯上啞火,這也是符合環境因素、過往歷史和狀態規律的。尤其是那些頂級球員在俱樂部拿著高薪,奪得過各種獎杯、榮譽,對世界杯也已經沒有多大動力,畢竟踢世界杯掙的錢跟在俱樂部沒法比。不是每個國家的球員,都認為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尤其是在現代世界的環境中。
不僅如此,南非世界杯32支參賽隊736名國腳中,在歐洲俱樂部踢球的球員超過500名。這些球員5月份剛踢完聯賽,就飛到寒冷的南半球,身體肯定難以馬上適應,這不能不說是影響球員狀態的另一個因素。
二、防守足球大行其道 射手爆發靠反擊+定位球
繼穆里尼奧依靠防守反擊為國米贏得歐冠后,防反的戰術在世界杯上更加大行其道。連足球王國巴西都放棄了傳統的桑巴足球打法,玩起防守反擊,因此,全攻全守的始祖荷蘭、歐洲拉丁派代表葡萄牙、亞洲技術流日本都變成防守球隊,也就不足為奇。更不用說巴拉圭、朝鮮這樣歷來就打防守的隊伍。有媒體分析這是因為上屆世界杯的結果導致的,06年德國世界杯上,意大利7場比賽只失2球,防守一路護送著藍衣軍團登上冠軍寶座,意大利的成功給各個國家隊影響很大。
在南非,只剩下阿根廷和智利還在毫無保留的打攻勢足球。有一個離奇數據足以顯示本屆防守的意義,葡萄牙隊世界杯上4場比賽僅被進1球,但就因為這球,被西班牙在16強戰淘汰。
德國與烏拉圭在季軍戰聯手炮制了5粒進球,加上決賽補時伊涅斯塔的破門,讓南非世界杯的進球總數達到了145球,場均進球2.265個,超越1990年意大利之夏的2.21球,從而擺脫成為“史上最沉悶世界杯”的可能。這必須要感謝淘汰賽中各支球隊的精彩發揮:1/8決賽中,8場比賽共進22球,場均進球數近3球;1/4決賽里各隊也同樣沒有保守,4場10球。半決賽中,烏拉圭與荷蘭上演進球大戰,西班牙則1-0小勝德國,兩場比賽也貢獻了6粒進球。
不過,即使比起2006年德國世界杯上147球的總數,南非世界杯依然屬于“墊底分子”。在世界杯1998年改制為32隊64場比賽以來,南非世界杯的總進球數排名最后,1998年法國世界杯共入171球,2002年韓日世界杯則是161球。
不過,總進球數少,不代表缺乏射手,事實上,南非世界杯的射手要勝過4年前的德國世界杯。2006年德國賽場上,克洛澤打進5球便獨享金靴,之后的都是3球球員。
而在本屆南非世界杯上,不僅至少打進5球的球員多達4人,而且還另有三人收獲4球,分別是克洛澤、伊瓜因和斯洛伐克的維特克。打進3球的也同樣有4人,分別是吉安、法比亞諾、多諾萬和蘇亞雷斯。
在世界杯歷史上,單屆大賽中誕生4名超過5球射手的情況并不多見。1938年法國世界杯,巴西隊的萊昂尼達斯獨進7球穿走金靴,而打進5球的則有三人,分別是匈牙利的沙羅希和任蓋萊爾,以及意大利的皮奧拉。16年后,在1954年世界杯。匈牙利金頭柯奇士11球拿到最佳射手,另有三人打進6球并列第二。1958年世界杯,法國金靴方丹狂進13球,18歲的球王貝利打進6球與德國隊的拉恩并列射手榜第二,另有巴西隊的瓦瓦和北愛爾蘭的麥克帕蘭各進5球。28年后,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英格蘭射手萊因克爾打進6球,布特拉格諾、卡雷卡和馬拉多納三大傳奇則各進5球。1994年美國世界杯,則是80年歷史上打入5球以上球員最多的球員——當時共有6名球員完成了打進5球以上,其中斯托伊奇科夫和薩連科6球并列金靴,羅馬里奧、克林斯曼、巴喬和瑞典的安德森也都斬獲5球。
托馬斯·穆勒、大衛·比利亞這些射手的爆發原因,大部分因為其所在球隊的快速反擊打得出色。穆勒在對英格蘭的比賽,就通過領先后的快速反擊打入了2球,而克洛澤對英格蘭的進球更是門將一腳直接開入進球后鏟射破門;大衛·比利亞在擊敗智利的比賽中,同樣依靠西班牙的快速反擊導致對方門將出擊鏟球失誤,得以45米外吊射空門,打入世界杯史上距離最長的進球。
射手們的另一進球利器是定位球,穆勒對阿根廷的進球來自“小豬”的右路任意球助攻;荷蘭靠斯內德的兩個定位球破門,逆轉巴西晉級。
三、比賽沉悶淪為配角 爭議眾多反成焦點
南非世界杯的開幕式上,南非組織者安排“屎殼郎”推著普天同慶的大賽用球入場。這種在非洲被視為吉祥的昆蟲,并未能為比賽帶來祥兆。世界杯由始至終,比賽都不是最受人關注的——當然,比賽中的爭議、假球傳聞除外
小組賽第一輪16場比賽,6場小比分的平局,總進球25個,場均進球1.56個,這樣的進球效率在世界杯的歷史上是最低的。之前最低的90年意大利世界杯,場均進球也達到2.21個。
小組賽第二輪開始,好不容易比賽稍微有了起色,裁判又開始搶鏡。在德國和塞爾維亞的比賽中,馬倫科這位在賽場上發紅牌像玩撲克一樣熟練的西班牙“金哨”,居然讓一場拼搶一點也不激烈的比賽變得“火藥味”十足,整場比賽,馬倫科居然不可思議地掏出了9張黃牌和1張紅牌,而且馬倫科將其中的7黃1紅全都給了德國人,克洛澤在第37分鐘就“兩黃變一紅”被罰下場更是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德國媒體和球迷在賽后紛紛表示,是裁判毀掉了德國隊的比賽。澳大利亞1-1戰平加納之戰,澳洲前鋒科威爾的世界杯之旅只持續了24分鐘,就因為裁判一張受到爭議的紅牌而提前終結。6月21日,面對家鄉媒體的記者,科威爾表達了不滿,稱主裁判羅塞蒂是法官、陪審團和劊子手,毀了自己的世界杯。在美國對陣斯洛文尼亞的比賽中,他以進攻隊員犯規為由判罰美國前鋒埃杜的進球無效,直接剝奪了美國隊的勝利,有媒體暗示庫里巴利有故意操控比賽的可能。巴西3-1擊敗科特迪瓦之戰更加離奇,前鋒法比亞諾連續兩次再現“上帝之手”后破門,法國主裁拉努瓦視而不見不止,還笑著問法比有沒有手球……
之后,還有八分之一決賽中,德國4-1勝英格蘭時,烏拉圭裁判拉里昂多和埃斯皮諾薩面對蘭帕德吊射明顯入網視而不見的驚天錯判,離奇的是緊接著的一場比賽,意大利昔日金哨羅塞蒂就在面對特維斯越位頭球破門時,再三詢問邊裁還做出進球有效的錯誤判決,自毀前途。直到最后決賽,英格蘭的韋伯仍在犯錯,荷蘭德容的“穿心腿”只給黃牌,斯內德踹人黃牌都沒,伊涅斯塔絕殺前本來應是荷蘭的一個角球,而非門球……這些錯判,導致布拉特不得不俯首認錯,FIFA更是坦言這會是現有裁判體系的最后一屆世界杯,2014年在巴西或許采用門線技術或者增加裁判數目。
本屆世界杯賽的“假球”傳聞也史無前例地多,尤其是闖入決賽的荷蘭。在淘汰賽連續兩場2-1的過程都極富爭議:16強對陣斯洛伐克,補時出現一粒點球,幫助博彩商比分贏盤;8強戰巴西,2-1反超后3打2卻不射不傳,坐等對手解圍。而在半決賽,荷蘭在比分平局時,依靠斯內德一個有越位嫌疑(范佩西越位一條腿的位置上伸腳試圖碰球)的球有效,被人們諷刺是FIFA保送橙衣軍團入決賽。
此外,繼1986年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后,手球再次成為熱點。除了法比亞諾的連續兩次手球后入球,蘇亞雷斯在烏拉圭四分之一決賽對加納的比賽中,加時最后一刻門線上手球擋出對方的必入球,由于吉安點球中橫梁,烏拉圭得以保持平局進入點球大戰,并且成功勝出晉級。對蘇亞雷斯的“上帝之手”,人們分為兩派,一種認為他是英雄,一種認為他缺乏道德……
四、缺乏明星唯有“造星” 嗚嗚祖啦章魚成明星
世界杯大賽開始前,人們談論的是南非當地的社會環境就讓人提心吊膽。南非的治安一直堪稱非洲最差的國度,長期的種族隔離政策雖然已經廢除,但歷史遺留的包袱在南非處處可見。處于社會底層的黑人偷盜、搶劫殺人的新聞經常見諸于報端媒體。包括中國記者在內的全球各國報道世界杯的人士,都成了當地小偷、強盜的犧牲品。
世界杯開戰后,與比賽的沉悶、魯尼、C羅等大牌球星的低迷相比,看臺上非洲球迷吹足90分鐘的嗚嗚祖啦則成為關注熱點。有球迷諷刺地形容,這屆世界杯的比賽描述很簡單,就是:“比賽開始……嗡嗡嗡嗡……比賽結束。”球員、裁判乃至全球球迷都反感這種單調的聲響,但國際足聯還是堅持認為這是南非當地的特殊文化,應該尊重,他們不能對這樣的行為進行阻止。事實證明,嗚嗚祖啦成了南非當地最暢銷的產品,是東道主的經濟收入來源之一,因為這個原因,布拉特和他的FIFA不可能斷人財路,只能犧牲其他人的耳朵。
隨著魯尼、C羅、梅西和卡卡四大天王相繼出局,剩下的斯內德、比利亞、迭戈·弗蘭、伊涅斯塔們雖然都是絕對實力派,但缺乏世界性影響力,于是,場外的話題反而成了關注焦點:8猜8中的德國章魚保羅、中國未來哥等花邊緋聞,都隨著這場世界杯場外造星運動應運而生。預測帝保羅甚至登上全球各國頭條,足以載入足壇史冊。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tiyu/3252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