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12 09:59?出處
2010年南非世界杯大幕終落,四年一度的足壇盛事也就此告一段落。世界杯既是各隊爭奪榮譽的生死大戰,也是展現四年學習與進步的匯報表演。盡管五大洲球隊的水平依舊參差不齊,但表現卻并非與實力完全劃上等號。包攬前三的歐洲曾一度被逼入絕境,險些將世界杯變成“美洲杯”的南美四強卻都功虧一簣,至于雄心勃勃的非洲六強,則不幸成為了“史上最弱東道主”……
歐洲——改朝換代,霸權依舊
當四年前的冠亞軍意大利與法國雙雙小組出局,歐洲球隊曾一度被逼入絕境。當希臘、塞爾維亞、丹麥和瑞士等歐洲二線球隊也都全軍覆沒之后,16強中僅有6支歐洲代表創下了1930年以來的最差記錄。更為關鍵的是,六支歐洲球隊還必須在1/8決賽中捉對廝殺!一番無奈的血雨腥風之后,西班牙、荷蘭與德國隊逃出生天,也成為了歐洲對抗世界的主力軍。當時恐怕誰也無法料到,這三支球隊居然在正面PK中完爆南美四強,西班牙1-0絕殺巴拉圭、德國連克阿根廷與烏拉圭,再加上荷蘭驚天動地的逆轉巴西——歐洲僅有的三支代表隊居然最終包攬前三,基本維護了四年前的霸主地位。而由青春勃發的西班牙與荷蘭取代青黃不接的意法雙雄,也算是歐洲足壇新一輪的內部改朝換代。最終,西班牙人繼2008年歐錦賽后,時隔兩年,又首次捧起了世界杯冠軍,而荷蘭隊則遺憾的在第三次進入世界杯決賽后,又與冠軍失之交臂。
南美洲——功虧一簣空留憾
世界杯時隔32年之后重回南半球,作為足壇歐洲之外另一極的南美代表隊也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南非世界杯小組賽階段,南美五強集體發威,15戰豪取10勝4平1負的完美成績單,唯一一場輸球還是H組中的智利1-2不敵歐洲冠軍西班牙。1/8決賽中,南美球隊繼續著不可阻擋之勢,除了巴西“忍痛”3-0擊敗同洲的智利之外,烏拉圭、阿根廷和巴拉圭都戰勝了各自對手——世界杯八強里聚集四支南美球隊,超過僅占三席的歐洲,這在近年來的世界杯舞臺上可謂極為罕見。然而,就當全世界都猜想著世界杯將演變為“美洲杯”時,南美諸強卻在各自單挑中紛紛敗下陣來,兩位帶頭大哥巴西和阿根廷,前者1-2遭荷蘭逆轉復仇,后者則是復仇不成反被德國屠殺再添新恨。待到四強出爐,南美便只剩一個時隔40年后重回前四的烏拉圭,可憐這支“南美老三”,身處歐洲三強之中倍感孤單,連敗荷蘭與德國腳下僅拿到第四。
中北美——突破仍是夢想
由于哥斯達黎加在預選賽附加賽中出局,本屆南非世界杯上的中北美代表隊只剩下三支。除了常規的美國和墨西哥雙雄之外,另一支是時隔28年后重回決賽圈的洪都拉斯。小組賽階段,墨西哥揭幕戰逼平南非,次戰2-0擊潰法國奠定出線大勢;而美國隊則上演了生死時速般的好戲,前兩場戰平之后,末戰阿爾及利亞完成終場絕殺,最終力壓英格蘭拿到小組第一。不過H組中的洪都拉斯卻沒能書寫神奇,1球不進小組墊底出局。
對于中北美球隊來說,四強永遠是難以逾越的門檻,美國和墨西哥數次沖擊均功虧一簣。而在南非世界杯上,這兩支在中北美無敵的球隊卻連八強都沒進入。墨西哥1-3不敵阿根廷雖有誤判因素,但實力差距卻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則與加納戰至加時賽,卻成全了對手的首次八強奇跡。對于中北美洲來說,突破仍然只能是夢想。
非洲——史上最弱“東道主”
2010年世界杯決賽圈,史無前例出現了六支非洲球隊的身影。德羅巴壓陣的科特迪瓦、埃托奧領銜的喀麥隆、鋒線明星云集的尼日利亞都被寄予了無限期待,再加上東道主南非、上屆16強球隊加納和闊別28年再歸來的阿爾及利亞,非洲軍團聲勢之旺讓全世界都為之側目。然而在隨后的比賽里,雄鷹、雄獅和沙漠之狐們,卻接連上演了悲劇。
作為世界杯史上最弱的東道主,南非隊除了驚艷開局便再無收獲,末戰贏下軍心渙散的法國也算不上多大成就;備受期待的喀麥隆成為了第一支提前出局的球隊,科特迪瓦也在目睹葡萄牙7-0盛宴之后放棄了希望;阿爾及利亞孱弱的攻擊力注定了無法繼續前進,尼日利亞末戰揮霍半打機會放生韓國,出局已不值得絲毫同情。唯一表現出彩的加納隊,勉強捍衛了非洲足球最后的尊嚴。
亞洲大洋洲——悲喜兩重天
在老牌勁旅沙特與伊朗雙雙缺席之后,出征南非世界杯的亞洲代表已盡在東亞。被分在相對輕松小組的日本與韓國不負眾望,雙雙實現了隊史首次“本土之外16強”壯舉,日本前鋒本田圭佑和韓國隊的李青龍、樸周永等人將在歐洲聯賽所學技藝展現無遺,讓亞洲足球難得的揚眉吐氣一回。不過另一支東亞代表朝鮮隊卻是明顯的高開低走,首戰1-2小負巴西引發全球熱捧,但隨即對陣葡萄牙和科特迪瓦卻連丟10球,早早鎖定了世界杯第32名的位置。至于名義上為亞洲球隊的澳大利亞,也沒能像四年前希丁克治下那樣上演神奇之旅,首戰0-4被德國屠殺就已經注定了出局命運。反倒是在擺脫澳大利亞壓迫之后終于冒頭的新西蘭讓人眼前一亮,“全白軍”面對世界冠軍意大利、南美豪強巴拉圭以及歐洲生力軍斯洛伐克都不落下風,盡管最終仍未能小組出線,但3戰3平的成績單卻值得所有人尊重。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tiyu/32529.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