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2-05 15:51?出處 溫州視線綜合
韓國拔河申遺成功
韓媒報道,第十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韓國拔河申遺成功,有超過半數的成員國的支持,中國民間古老的運動文化項目拔河被稱為是韓國的文化遺產,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國的豬不懂歷史。
拔河是中國民間普及程度極高的一個體育項目,大家太熟悉不過了。長期從事體育史研究的杭州師范大學曹守和教授表示,拔河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且最早的起源地就是如今的浙江。
拔河最早起源于浙江:當時與水戰有關
韓國的拔河文化還只有幾百年的歷史,中國的拔河,一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拔河的起源,最早見于《墨子·魯問》中關于“鉤強”的記載,曹教授告訴記者,這是當時楚國和越國之間進行水戰時產生的,“現在的浙江就是當時越國的位置,那個年代,水戰多發生在南方,所以這個‘鉤強’和浙江關系很大。”
他還詳細解釋了“鉤強”的作戰方式:當時兩個船之間打仗,進攻一方,會用一種系著繩子的大矛鉤,拋向敵船,將敵船勾住,用力拽向自己的方向,然后自己一方的士兵就可以跳到對方的船上進行攻擊,這就叫做“鉤”,這個動作需要很大的力氣。
另一方面,防守的船只如果不想被對方拉拽過去,就會用大竹竿子頂住對方的船,花很大的力氣,不讓其靠近,這就叫“強”。這一來一往,連鉤帶頂的動作,組合在一起就叫做“鉤強”。
“鉤強”也就是拔河的古稱了。有意思的是,當時設計這套器具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魯班。
到了隋唐之后,這種方式轉變到了陸地上,也有了“拔河”這個名稱。《新唐書·兵志》記載:“六軍宿衛皆市人,富者販繒采,食梁肉,壯者為角抵、拔河、翹木、扛鐵之戲。”
曹教授表示,拔河是唐宋時期節慶期間很重要的活動,規模都很大,逢年過節,皇帝一聲令下,就會組織有千人參與的拔河比賽,唐玄宗就曾多次舉行這種大規模的拔河比賽。
在薛勝的《拔河賦》中就有寫道:“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戲繁會,令壯士千人,分為二隊,名拔河于內,實耀武于外。”
韓國拔河申遺成功,漢字也會成為韓國的文化遺產
韓國拔河申遺成功,中國網民表示很憤怒,其實,憤怒也沒用,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被韓國搶先申遺,韓國拔河申遺成功又算什么呢?據說,韓國已經將漢字、風水列為申遺項目,不久的將來,漢字也會成為韓國的文化遺產。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tiyu/6339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