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通常有兩個環節,一是筆試,二是面試。招聘單位為了招攬綜合素質和能力較高的教師,有時會降低筆試的錄取門檻。最近,龍灣區教師招聘不設筆試環節,引起爭議。
網友質疑取消筆試方便"挈籃子"
日前,龍灣區公開招聘普高、職高、初中、小學、幼兒園相關專業教師112名。與往年相比,考試方式有一個變化:文化學科采取面試和上課(或說課)兩種形式進行考試;學前教育、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等技能學科采取專業技能和上課(或說課)兩種形式進行考試。各項考試分值均為100分。考試總成績由面試或專業技能成績的40%、上課(或說課)成績的60%及加分3項組成——所有學科教師招聘均未設筆試環節。
這一考試形式的改變,引起不少網友的質疑。質疑的焦點有二:取消筆試會不會導致招生程序中的"貓膩"?是不是忽視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水平?
部門回應更注重素質和實際能力
龍灣區教育局工教科科長王穎對網友的質疑作出回應。王穎表示,教師是一個專業化較強的職業,在招聘教師過程中要更突出考查考生的教師素質(儀表儀態、語言表達、邏輯思維、應變能力)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實施課堂教學能力。另一方面,今年該區教師招聘是以教師資格證書為基本條件之一報名的(體育和職高技能學科及研究生學歷除外),而教師資格證書的認定是經過教育理論、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考試考核取得的,證明其已經具備教師招聘的基本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條件。
王穎介紹,面試打分專人負責,由區紀委和人事局確定人員,集中后就"隔離"。為了防止"挈籃子",區教育局還有一些特別的規定,如回避制度、工作分解、單線操作、科學安排等,以保證招聘的公平。
經驗教訓
"高分低能"被調離崗位
對很多報考者而言,沒有筆試是一個好消息。去年龍灣區教師招聘中,曾出現有應聘教師筆試成績很高,但工作后因為授課實踐能力差而被學校安排到其他崗位的情況。
曾經當過小學老師的王芬媚表示,"我認為這不是筆試不筆試的問題,這應該是教育系統如何辨別一個人是否有能力擔任教師工作的問題。如果說,不設筆試的出發點是為了方便挈籃子,或者大家的觀念是這么認為的,那確實是教育隊伍的失敗。需要多部門自省和重新建立公眾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