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8-14 17:36?出處 溫州網–溫州都市報
陳少雅集資詐騙案
溫州市集資詐騙案中數額最大的案件,非法集資4億多元。"我的生活從天堂跌入了地獄,承受的壓力太大了,現在什么也不想說,你別問了。"在法院羈押室,陳少雅無力地倚靠在椅子上,淚流滿面,拒絕接受記者采訪。
昨天上午,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陳少雅涉嫌集資詐騙罪一案。在樂清柳市,陳少雅是位名人,只要把錢交到她手里,每月能獲得高額利息的回報。然而,短短5年時間,她向50多名受害人集資數億元,其中2.2億余元的集資款至今無法償還。這是迄今為止溫州市集資詐騙案中數額最大的案件。
每天拆東墻補西墻
陳少雅,樂清人,40歲。在很多人眼里,她是位女強人。陳少雅說,她在廣東東莞創辦一家低壓電器企業,生意很好,擁有一兩千萬元的資產,在樂清、上海、廣州等地持有多處房產。
陳少雅與丈夫育有3個子女。昨天開庭時,兩個女兒到庭旁聽,看到被告人席上的母親,她們哭成了淚人。
檢察機關指控,陳少雅所謂的在徐州開設商場、在江蘇宿遷開發房地產的"生意"都是幌子。2003年起至2008年止,她以高額利息為誘餌,拆東墻補西墻,直到最終崩盤。
陳少雅說:"我用后一筆借款墊付前一筆借款的本金和利息,幾乎每月、每天都在付利息。"
2008年2月,陳少雅為躲避債務,潛逃至北京。一些受害人報了警,陳少雅制造的"資金黑洞"浮出水面。
一借款者損失3700多萬
陳少雅說,從2004年開始,她從上家高息借錢再以更高息借給下家,賺取利差。
雖然同時還在經營著東莞的電控設備生意,但陳少雅已經把主要精力轉移到了非法集資上面,每月要數次飛回溫州,處理集資事務。
據陳少雅供述,她是因為朋友計某一直拖欠借款,且不付利息,她為墊付利息越借越多,在非法集資的路上越走越遠。計某在徐州開辦商場,曾向她借款4000多萬元。
這筆借款確實存在,但計某已于2007年11月和陳少雅達成還款協議,拿出1.2億元予以結算。
借款的雪球越滾越大。陳少雅以自己在徐州開設商場、在江蘇宿遷開發房地產的名義,以高息為誘餌,大肆向別人借款,還帶人去徐州實地考察商場。2007年至2008年,共借款4億多元。
據統計,在她的數億元借款中,將之前支付的利息抵扣本金后,陳少雅仍有2.2億余元的資金虧空。
在檢察機關的指控中,借款者損失最少的有8萬元,損失最多的有3700多萬元。
一次買了4部Vertu手機
陳少雅很愛面子,她拒絕接受采訪的理由也是"不想太丟臉"。
她平時戴著歐米茄手表,有兩個LV包,使用Vertu手機。擁有3輛名牌轎車,其中包括一輛寶馬與一輛奔馳。
在資金鏈崩塌的后期,為了撐住自己的形象,她專門購買貴重物品來裝點門面。
2007年,她叫一名朋友從外國給她帶回一只價值5萬余元的香奈兒手表與4部總價23萬余元的Vertu手機,一次性付款28.6萬元。
2.2億元到底去了哪里
去年10月,陳少雅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她名下的財產2419.28萬余元被公安機關追繳,并按比例清退給受害人。
"這幾個月,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你為什么會虧這么多錢?"公訴人問道。
陳少雅說:"我把錢還利息了。"
"你借進來多少錢,還了多少錢都很明確,有賬可查,之間差額為什么這么大?"公訴人說,陳少雅是否存在藏匿資金,目前無法確認。
公訴人說,如果藏匿資金,而陳少雅稱自己支付利息造成虧空,這明顯是一種欺騙,如果沒有,那么陳少雅在明知自己歸還不了的情況下,虛構自己的投資項目,又以高額利息返還,騙取受害人的錢,這也是詐騙。
公訴人講故事擺道理
"很多人還欠我利息,如果這些利息能還給我,那我就沒虧空。"陳少雅說:"我一直在努力還款,我很想把錢還上,沒騙我的下家。"
陳少雅認為,她主觀上沒有想占有這些錢,不構成集資詐騙罪,應該算是非法吸儲。
在法庭上,公訴人說:"有個故事說,一個棋盤上,第一個格子放一粒米,第二格子放兩粒米,第三個格子放四粒米……到第六十四個格子,要放的米比我國一年生產的米都要多,以高額利息非法集資,數月直至數年之后,其產生的結果就像第六十四格的米一樣,要還錢可能要搬空一家銀行。"
"陳少雅沒有一個有效的還款保證,沒有把借來的資金投入持續性的營利活動。她自己的家產又不足以支付借款。"公訴人認為,陳少雅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欺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特別巨大,應當以集資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法庭昨天沒有當庭判決。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enzhou/3356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 潘賢群 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