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8-31 14:59?出處 溫州網-溫州都市報
昨天下午4時,溫州醫學院附一院移植中心為甌海區一對父女之間的換腎手術定于明天,馬妙聽將要捐出一個腎給患尿毒癥的女兒,給女兒第二次生命。病房里,父親馬妙聽平靜地躺在病床上,靜靜地凝視鄰床的女兒馬曉潔,伸手拉了拉女兒的手,輕輕地安慰著。坐在兩張病床中間的母親胡聽芝,凝望著丈夫和女兒,眼里滿是無奈和疼惜。
4年前女兒突患腎炎
馬妙聽是甌海區澤雅鎮師科垟村人,今年40歲。馬妙聽夫婦有一子一女,女兒馬曉潔今年17歲,是甌海第二職業中學的學生,本來今秋讀高三。前些年,木匠出身的馬妙聽在澤雅和新橋一帶打散工,從事裝修行業。妻子胡聽芝在鞋廠里踩鞋幫。雖然經濟不寬裕,但日子過得平實而幸福。
不幸悄悄降臨了這個普通的家庭。4年前,胡聽芝發現女兒突然消瘦了不少,還整天喊累,沒精神。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曉潔患上了慢性腎炎。
住院治療了一個月左右,病情稍微得到控制后,曉潔出院回家,此后每月到醫院復查一次,每次花費1000多元。
就這樣,堅持了3年。不料厄運接踵而來,去年馬曉潔又患上了膽結石,住院治療了一個月左右。
去年7月份,馬曉潔的病情加重,被診斷為尿毒癥,需要透析治療。
接下來的日子,曉潔每周三次血透,每次花費600元左右。
父親拼命賺錢戒煙戒酒
自從4年前女兒患病后,胡聽芝就辭職回家,一心照顧女兒。女兒到甌海二職上高中后,夫婦倆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邊打工邊照顧女兒。
胡聽芝每天用自行車送女兒到學校,中午接回家吃飯,吃了飯再送到學校,下午放學再接回,不管刮風下雨,每天來回四趟。而馬妙聽則到處攬活,起早摸黑,賺錢給女兒治病。"他有時候白天干活回來,匆匆扒了晚飯,晚上去另外的工地干活,想多干點,多賺點錢。"胡聽芝說,女兒患病后,丈夫主動戒煙戒酒了,能省點就省點。
盡管如此,夫婦倆微薄的收入,仍不夠女兒不菲的治療費。如今,女兒的治療已經花掉了10多萬元,大部分是親戚朋友湊的。
"這幾年真的很累,但一看到女兒,我就振作起來,再苦再累也要撐下去。"馬妙聽說,女兒很懂事,每次他干活回家,總會給他倒上一杯水。
夫妻倆爭相為女兒捐腎
每次血透后,馬曉潔都會臉色發黑、嘴唇發白,還經常嘔吐,背部疼痛難忍。每當這時,馬妙聽夫婦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透析不是長久之計,得想個去根的辦法。"得知只有換腎,女兒才能真正康復,夫婦倆毅然決定,捐腎給女兒。讓誰捐,夫婦倆為此臉紅了好幾次,馬妙聽怕妻子身體吃不消,堅持自己捐腎,而胡聽芝則認為丈夫是家里的頂梁柱,說什么也不讓丈夫冒險。
最后,夫妻雙雙到醫院驗血,這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次驗血。一查,胡聽芝是A型,和女兒O型不匹配,而馬妙聽的腎與女兒配型成功。同時,檢查發現馬妙聽有輕度肺結核。經過幾個月的治療,馬妙聽身體達到了捐獻的條件。
幾天前,馬妙聽接到溫醫附一醫的通知,稱可以進行換腎手術了。8月27日,父女雙雙住進了該院移植中心。得知父親捐腎給她,馬曉潔哭了:"爸爸捐腎給我,我很感激他,我一定要好好地報答爸爸。"
胡聽芝透露,懂事的女兒知道她爸要捐腎,還偷偷地和她說,想要放棄治療。"她說爸爸是家里的頂梁柱,萬一不好,以后家里怎么辦,弟弟怎么辦?"
"父母救女兒,是天經地義的。孩子還小,以后的路還長,要多考慮她。"馬妙聽說,他現在擔心的不是自己會少一個腎,而是女兒能否徹底康復。
換腎費用還有大缺口
溫醫附一院移植中心主任醫師楊亦榮說,親屬間活體腎移植手術,相比非親屬,術后排異性小、并發癥少,長期存活率高。移植費用需要10萬元左右,不包括后續費用。"移植后終身服用抗排斥的藥,第一年的費用大概三四萬元,以后慢慢會減少。"
此次住院前,馬妙聽再次向親戚朋友借了近5萬元,可離10萬元的換腎費用還有很大的缺口。"這幾年,把親戚朋友都借遍了。"今后的治療費哪里來?一向堅強的馬妙聽夫婦也感到茫然。
同病房的病人家屬謝蓮英說,這幾天,胡聽芝為了省錢,常常買碗白米飯,就著父女倆吃剩的菜囫圇咽下。
"都是我拖累爸爸媽媽,他們真的很辛苦。"病床上的馬曉潔說話聲音很微弱,要湊近才能聽清。自從生病后,內向的她變得更不愛說話了。
"我們豁出命去也要救女兒,只要她能活下來。"在他們心中,這個信念從始至終沒有動搖過。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enzhou/3410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 周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