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6-04 10:30?出處 未知
溫州網 6月2日上午,浙江省委外宣辦在杭州舉行“90年光輝歷程看浙江”主題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是“溫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
在這場“溫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新聞發布會上,中共溫州市委副秘書長謝浩面對5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關心溫州新發展的媒體們,介紹了溫州民營經濟的現狀和特點,解答了倍受矚目與爭議的“溫州模式”的生存狀態。
“溫州模式”的典型性不會隨著時代發展而失去光輝
“溫州經濟就是民營經濟,哪里有溫州經濟,哪里就有市場。”溫州,在改革開放初以“敢為人先”的精神,率先進行市場化和民營化改革,將一個貧窮落后的海港小城發展成為富裕發達的沿海大都市。這種“溫州模式”從此受全國乃至全球矚目。
有記者提出,隨著全國各地市場經濟的模式轉型發展,溫州民營經濟的創新發展還有什么典型意義?
市委副秘書長謝浩表示,“溫州模式”典型性意義在于,“溫州經濟是老百姓自己的經濟”“溫州曾率先進行市場取向的改革創新,充分發掘民間資本和力量,具有民本意義。溫州經濟就是民本經濟,是老百姓的經濟,是民營經濟,有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求真意義”
“一路下來,溫州模式不斷總結教訓,給各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借鑒。在溫州后期的轉折階段,發展出現尷尬階段,但不能說是溫州模式不行了,因為它繼續在全國各地發揮作用,它具有全國性而不只是屬于溫州。”
給溫州5年盡快轉變民營經濟“低小散”局面
據介紹,在“十二五”發展的新時期,溫州市委市政府為了推進民營經濟的創新發展,做了一系列大舉動,提出了“八大工程”。目標是,經過5年的努力,將溫州打造成為天下溫商總部、活力時尚名城,體制機制更加靈活和創新的民營經濟示范區。
其中,將重視“環境優化再造”,加快推進城鄉統籌和新型城市化發展,以“六城聯創”提升溫州城市的功能品味。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工程,更加重視中小企業發展,推動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發展。盡快轉變溫州民營經濟“低小散”局面。
同時,為了讓落戶溫州的民營企業更好的發展,在溫州土地資源尤其緊張的狀況下,市委市政府最近對“轉而未用,轉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供”的土地進行了整理,滿足企業基本的發展要求。并加大了對外地來溫人才的居住環境的改善,將引進了一批外地優秀企業。
接下來的5年,溫州的任務更加嚴俊,但脫變的喜悅更勝于辛苦。溫州民營經濟必將再次受到世人矚目。
溫州民營經濟與民間資本是孿生兄弟
據統計,目前全市擁有民營企業14多萬家,民營企業的數量占全市的99.5%,民間流動資本超過6000多億元,并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長。
有記者提問,面對如此龐大的民營資本,溫州是否有設立一個很好的方向,驅動民間資本的流向更加正規化?
市委副秘書長謝浩在回答中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他說:“溫州民營經濟與民間資本是孿生兄弟,前者是哥哥,后者是弟弟。”
“民營資本的發展和發揮作用是跟在“哥哥”后面,它一直是靈活、盲目、散亂的。雖然目前有6000多億元之巨,但它的方向性卻不強。為了使之更加規范化,溫州從去年開始就做了一系列的舉動。”
據悉,隨著中央對民間資本的重視,于去年5月7日出臺了鼓勵民間投資“新36條”后,溫州也在后一個月內,召開了一系列座談會,專門召集民間資本協會的領導人和民營企業的領頭人來商討是否在本地出臺相關文件。其次,還于去年成立了股權營運中心與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
成立一年多了,這兩個部門的工作狀況可以用四個字概括——“風生水起”。股權營運中心使更多的中小企業進入市場。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引進了國內最優秀的融資主體和專家團隊,就溫州的進一步發展和重大項目進行股權、項目和重點投資。給“有資本的人找項目,有項目的人找資本”。使溫州民間資本與民營經濟一同快速發展。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enzhou/37397.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作者:記者:趙樂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