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9-10 20:08?出處 溫州網
永嘉巖坦鎮(zhèn)委副書記徐翔,在微博網名“鄉(xiāng)間小吏”,呼吁關愛山區(qū)孩子營養(yǎng)餐。【溫州網·原創(chuàng)報道】“愿愛的陽光能照到永嘉之顛一溪下中心小學,正長身體的留守兒童在學校里吃的只是梅菜干,四年級的孩子身高不到一米二。”9月7日,永嘉縣一名鄉(xiāng)鎮(zhèn)干部,以“鄉(xiāng)間小吏”的網名在微博上呼吁大家,關注山區(qū)孩子的營養(yǎng)餐問題。
“鄉(xiāng)間小吏”永嘉巖坦鎮(zhèn)委副書記徐翔:為孩子營養(yǎng)餐發(fā)微博
“鄉(xiāng)間小吏”真名叫徐翔,現在擔任巖坦鎮(zhèn)委副書記。“鄉(xiāng)間小吏”這個網名在溫州也小有名氣,去年他擔任西岙鄉(xiāng)副鄉(xiāng)長期間,通過論壇發(fā)帖幫助山區(qū)孩子助學,解決山區(qū)孩子營養(yǎng)餐問題,引起熱議。“現在西岙學校有一定改善了,前段時間因為工作調動,我了解到溪下學校的孩子們依然一日三餐吃著梅干菜,就想通過微博尋求網友的幫助。”他說。
“鄉(xiāng)間小吏”的這條微博發(fā)布以后,被許多網友轉發(fā)。有網友留言說:能去慰問下那些孩子嗎?還有網友說,要組織人員到山區(qū)看望孩子。也有網友問:“是那個著名的鄉(xiāng)間小吏嗎?”知情網友回應,“是的,就是那個曾幫助西岙鄉(xiāng)小學開辦營養(yǎng)餐工程的鄉(xiāng)間小吏,現在工作崗位換了,對孩子的關愛卻始終如一。”
記者探訪永嘉山區(qū)孩子:一碗梅干菜一周的伙食
日前,記者來到溪下學校,這是一個位于永嘉西北部與臺州仙居交界的地方,從巖坦下高速以后,經鐵坑橋、潘坑、北溪然后到了溪下,一路開車僅山路就要行車一個多小時。中午時分,正趕上孩子們在吃午飯。只見,一盒盒梅干菜,從蒸籠里端出來,拌在米飯里,孩子們吃得香甜。
“想吃肉嗎?”“嗯”一個叫邵玲玲的孩子,用調羹在梅干菜中挑來挑去,說想找一塊肉。看著他們渴望眼神、天真的表情,不禁讓人想起,城市里的孩子如今卻已厭倦了大魚大肉。孩子們說,他們大部分都是從幾十公里外的小村莊里趕來讀書的,周一到周五都住在學校,一桶梅干菜也從周一吃到周五,天天如此,有的同學吃厭了梅干菜,就去買一包榨菜,攪拌到飯里吃。
溪下學校的校長金中頂告訴記者說,這個九年一貫制學校,全校183名學生,有113人住校,80%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家中給老人照看。“我們現在已經向教育部門申請改善食堂設備,但是菜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前段時間向鎮(zhèn)領導反映,我們徐書記也非常關心,希望社會好心人能幫幫這些孩子。”(記者:應忠彭 黃國強)
延伸閱讀:人物小片段
他叫麻家通,今年9歲,很喜歡在鏡頭前擺出酷酷的樣子。他說,自己有個小秘密,每周家里都會給他3-5元的的路費,可嘴巴饞了就忍住不買點零食吃,有時候也會省起來買文具和日用品,這些路費就成了自己的零花錢,所以周末回家他都步行回家,而學校到他的家要走半個多小時的山路。
“我吃過最好吃的就是蝦”他說,每當山里有戲班來演戲的時候,都會免費提供吃的,有幾次就有蝦吃,那味道非常好。而自己最高興的事就是爸爸、媽媽會偶爾帶自己去甌北鎮(zhèn)玩,就可以去超市里買好吃的。
麻曉瑩
她叫麻曉瑩,三年級的尖子生,和其他的孩子相比,曉瑩顯得很文靜不愛說話,靦腆的樣子很是可愛。她說自己的家住邵坑村,坐車要半個多小時,平時和同學們都住在學校里,只有到周末才能回家。
“一個禮拜才能回家一次,有想爸爸媽媽嗎?”一問到這個問題,曉瑩就嘟囔著嘴,好半天才從嘴里輕輕地憋出了一個字:“想”,雖然盡量表現地很堅強,但是眼眶里已開始有淚水在打轉。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enzhou/3936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