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08 13:19?出處 溫州商報
7月份第一周,溫州天氣就刷新了高溫,隨著游泳旺季的到來,溫州溺水事件頻發,發生溺水事件不是楠溪江等游泳圣地,大多是一些水庫水塘,溺水死亡的大多是小孩和在溫州務工的外地人。
記者昨日從東海救助局溫州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獲悉,僅7月1日至7月7日,他們接到有人員溺水求助出動就達4起,仰義、樂清淡溪、龍灣永中各1起(縉云1起)。據介紹,2010年溫州基地救助出動達75起,去年為78起。今年截至昨日,已達46起,救撈34人,其中生還者為16人。
“根據歷年的情況分析,救撈溺水人員的行動約占總救助出動數量的八成,且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底至10月,與持續高溫有緊密的聯系。”基地書記董國盛介紹說,去年6月,基地的救援人員還曾創下了30多個小時內連續前往五處地點開展救撈作業的紀錄,“前一天夜里還在文成救撈,次日又在仰義施救了。”
記者注意到,包括由基地參與的3起救撈行動,1日至7日發生的這6起有報道過的人員溺水事件中,5起對象均為來溫務工人員。“每年救撈的溺水人員中,對象也大多為來溫務工者或其子女,兩者所占比例接近總數的80%。”董國盛補充道。
“自身水性不佳、貿然下水以及對水域環境不熟悉是釀成悲劇的主要原因。”董國盛認為,類似水庫、江河等水域,其水下環境復雜,有些地方更存在漩渦等,貿然下水極易發生危險。
以7月2日發生在永嘉橋頭鎮石埠頭菇溪河的溺水事件為例。據當地村民介紹,事發地一帶有一處倒虹涵,會產生虹吸作用,將人吸入倒虹涵內,迅速被水流沖至下游,即便是當地水性很佳的人也不敢輕易下水。
而在以往參與過的行動中,基地救援人員還經歷過因營救落水者而致自身溺亡的事件,“每回遇上需要救撈的對象是這類人時,隊員們的心情都很復雜。若人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識,這些事本可以避免。”董國盛建議,一些存在安全隱患的水域、景區應加設提醒、警告標志;對于準備下水的市民,最好有精通水性的人員陪同,還應當攜帶救生設備等以防萬一。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enzhou/44340.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 趙琛璋 通訊員 任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