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08 17:17?出處 溫州網
溫州伏茶點捐款的愛心女士,從黑色袋子里拿5萬元捐款,不讓拍照。
溫州伏茶點捐款的愛心女士,一人姓夏,一人姓余。捐款記錄上只有姓,沒留名字。
溫州伏茶點捐款,紅日亭老人登記捐款。
紅日亭成為溫州老人行善的標識
溫州兩名愛心女士挨個給伏茶點捐款不留名,不拍照,溫州伏茶點愛心女士捐款的善舉被網友發到微博,網友稱贊這就是溫州人善舉,如夏日的一縷清風撫進我心。是啊,這就是愛,在溫州這座美麗的城市里傳遞著愛。
【溫州網·原創報道】7月7日,炎熱的天氣似乎把人烤焦了。在溫州街頭,兩個三四十歲的女人,手提裝滿錢的黑色袋子,開著紅色小轎車,沿大街小巷尋找伏茶點送錢,不愿拍照、不愿透露姓名。這一幕被發到網絡上,引來網友稱贊,“這就是溫州人的善舉,酷斃了。”
下午,溫州網記者找到了目擊者和接受愛心款的伏茶點負責人。“8點多,我正在紅日亭拍照,看到兩個人拿著大疊錢過來,馬上就拍照。不過她扭頭過去了,不讓拍。”網友“草坪”是溫州網的草根記者和特約攝影記者,長期跟蹤拍攝東門紅日亭,上午正好碰到這事,也有些吃驚。
黃愛妹是東門紅日亭的熱心老人之一,今天她剛好負責捐款的登記。她介紹了當時的情況:大概8點多,一輛紅色的車子上,下來兩個女士,一個40歲上下,手提著一包,走到桌臺錢,說了兩個字:“捐款。”這個女子,隨手從包里拿出一個黑色袋子,一大疊錢,5萬元。黃愛妹拿出發票打算寫捐款者名字,這位女士說:“名字不寫。”結果才勉強問到,她姓夏。同行的另外一位女士,姓余,也捐了一萬元。
說話間,這個女子又走了,好像是說,找其他的伏茶點。晚間,記者來到水門頭、望江亭兩個伏茶點,兩個地方的負責人都說,早上8點多,也接到兩個女士的捐款,一個姓夏,一個姓何,捐款分別從2000元到3000元不等,也沒有留姓名、電話,話不多,留下錢就走了。“我問她們住哪里?兩個人也不做聲。”水門頭伏茶點的陳鴻濱老人說。
在溫州街頭,街頭免費伏茶已經有一定的歷史,也成為一種愛心文化。每到夏天,老人們自發地搬來桌椅,在社區路邊搭一個亭子,擺下攤子,燒好涼茶。過路的流浪者、打工者都可以在凳子上坐下乘涼,免費喝一口伏茶。而紅日亭,因為冬天施粥、夏天送伏茶,更是受到大家的歡迎。
平常許多人會到愛心伏茶點做義工或者捐款、捐物。兩個神秘女子以這樣的方式給伏茶點獻愛心,還是引來許多人議論和稱贊。“轉的不是微博,是一份至真至純的愛心!大愛無價!”有網友這樣留言。“溫暖,也如夏日的一縷清風撫進我心。”還有網友說。在許多網友的眼里,溫州的夏日伏茶,不僅是老人們為他人行善的清涼茶,也成為許多人行善的風向標。這是向上的力量,也是一個群體的價值體現。
本文“溫州兩名愛心女士伏茶點捐款不留名 網友稱贊”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enzhou/4434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應忠彭 攝影:孫新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