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0-10 10:58?出處 溫州網
河南民工在樂清體罰女兒跑步,在經歷長達近6小時的打罵、罰跑后,小女孩在睡夢中停止了心跳。河南在樂清民工涉嫌虐待罪被刑拘。專家提醒家長,在體罰孩子的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10月5日晚11時,剛被父母從河南老家接到樂清不到兩個月的6歲女孩小如(化名),因被懷疑在家中隨地小便,而被其父張某以“教育”的名義體罰原地跑步,最后衰竭致死。
體罰女兒跑步:連續6小時原地跑步
小如的父親張某今年30歲,是柳市某廠的電焊工,和妻子安某結婚后,生育一女一子。女兒小如出生兩個月后便一直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今年8月中旬,為了讓女兒有更好的讀書環境,張某將她接到柳市一起生活。
張某稱,10月5日下午4時許,自己下班回家,看見家中亂糟糟的,地上有小便的痕跡,懷疑是小如所為,但小如否認。看到女兒做錯事不敢承認,張某大怒,拿起拖鞋打在小如屁股、背部等多個部位,打罵過程中還將她推倒在地,頭部兩次撞到地面。孩子一邊大哭一邊哀求,但始終沒有認錯。
氣急敗壞的張某又想出另一個懲罰方法——讓小如原地跑步。就這樣,除了中途短暫的吃飯和讀書時間,小如一直被罰原地跑步,直至晚上10點多上床睡覺。整個“施虐”過程持續近6個小時。
當晚11時30分許,小如醒來,說自己肚子疼,張某并不在意。沒過多久,小如在床上小便失禁,怎么也叫不醒,張某慌了,趕緊將孩子送往市第三人民醫院。經醫生診斷,小如已經死亡。事后,傷心欲絕的張某叫車把尸體棄置在永嘉烏牛山一樹旁,隨后到柳市公安分局自首。
夫妻二人崇尚“棍棒教育”
張某“教訓”小如已經不止一次。張某鄰居稱,經常能聽到從他家屋里傳來打罵聲和孩子的哭聲。一村民反映,前段時間曾看到在村口玩耍的小如眼睛紅腫,問其原因,小如說是爸爸打的,讓人看了很是心疼。
與女兒感情生疏,加上僅初中文化程度,張某根本不懂如何育人,卻又極度渴望
女兒能夠“成鳳”。張某在做筆錄時坦言,自接女兒到樂清家中期間,共毆打過小如4次。“女兒不喜歡讀書,比較調皮,我平時工作累,也很容易暴躁。”張某說。妻子安某與丈夫同出一轍,平時也經常會用“嚇人的話”對不學乖的小如進行“恐嚇”,情急之下也曾大打出手。但看到丈夫有時“教訓”得太過分了,安某也會出面勸阻。據了解,在這最后一次施虐過程中,安某曾要求張某停止體罰小如,夫妻二人為此吵架。后來見張某停止“折騰”,安某便安心出門去了,她不曾想到,又一輪殘酷的“體罰”正等待著自己才6歲的女兒。
目前,張某涉嫌虐待罪,被警方刑拘。在看守所里,刺激過度的張某情緒失控,幾乎無法正常提審。而女孩的真正死因,得等法醫出具尸檢報告出來后才能最終下結論。
專家提醒:體罰孩子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究竟怎樣的教育才是真正適合孩子,有助其健康成長的?溫州大學社會學老師徐旭東有自己的看法。“大多數父母都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近來確實也涌現出不少棍棒底下出孝子、人才的例子,但畢竟還是少數,不予提倡。”
徐旭東認為,懲罰與否,首先得看孩子處在什么年紀。普遍來講,7、8歲的孩子就已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能夠理解父母的用意并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像這樣的孩子犯錯,家長應提倡“純理論”教育,不該動手。年幼一點的孩子犯錯,家長可以適當采取打手掌心等懲罰,讓孩子長記性,但前提必須得先跟孩子講道理,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懂得認錯,否則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給孩子留下陰影,誤以為父母不再疼愛自己。而當孩子表現出色的時候,家長該進行適當獎勵,這比純粹教育更加事半功倍。
另外,徐旭東還補充,以“棍棒”進行教育,并不完全取決于家長的文化程度高低,而在于家長是否能在情緒上來的時候對自我情緒進行適當控制。“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千萬不要盲目下手,要提醒自己把握好‘度’,有耐心地和孩子進行溝通。”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enzhou/46259.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 張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