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4-15 11:46?出處 綜合新華網
中國外交部回應美英法對敘空襲:2018年4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美國、英國、法國對敘利亞空襲答問時說,中方一貫反對在國際關系中使用武力,呼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
華春瑩說,中方一貫反對在國際關系中使用武力,主張尊重各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任何繞開安理會采取的單邊軍事行動都有悖《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違反國際法原則和基本準則,也將給敘利亞問題的解決增添新的復雜因素。
華春瑩表示,中方敦促有關方面回到國際法框架內,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
針對美等三國表示采取軍事打擊是針對敘利亞發生的化武襲擊事件,華春瑩說,中方認為,應對敘利亞疑似化武襲擊事件進行全面、公正、客觀調查,得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可靠結論。在此之前,各方不能預斷結果。
華春瑩說:“中方認為,政治解決是敘利亞問題唯一現實出路。國際社會有關各方應繼續支持聯合國斡旋主渠道作用,共同為推動敘問題最終得到妥善解決付出不懈努力。”
談及中國在敘利亞公民情況,以及他們是否受到了空襲影響,華春瑩說,中國政府高度關注他們的安危,駐敘使館同他們保持密切聯系。目前,在敘中國公民都安全。
英法為何緊隨美國對敘實施軍事打擊
據新華社電 美國總統特朗普13日晚宣布,已下令美軍聯合英國、法國對敘利亞政府軍事設施進行“精準打擊”,以此作為對日前敘東古塔地區發生“化學武器襲擊”的回應。美國發起的軍事行動為何能夠得到英法的積極響應,成為外界一個關注點。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西方對敘利亞發動襲擊,意在震懾敘利亞的盟友俄羅斯。
英國輿論指出,英國此次參與對敘利亞軍事打擊,歸根結底是因為西方始終視俄羅斯為“戰略對手”,特別是在烏克蘭危機后,西方與俄關系出現明顯惡化,雙方還在網絡安全等問題上時有沖突。
近日爆發的俄前情報人員在英國“中毒”事件,引發美歐與俄羅斯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外交戰”,美英法德等國集體驅逐超過150名俄羅斯外交人員,招致俄方采取對等行動。
這一事件經英國輿論“升溫”,推動英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不少媒體將俄羅斯塑造為“戰略對手”,這為英國政府在沒有與議會協商的情況下參與對敘軍事打擊奠定了輿論基礎。
2017年5月,剛就職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公開表示,在敘利亞問題上,使用化學武器是“紅線”,不管是誰,“一旦越過這道紅線,法國都會立即做出反應”。
馬克龍在14日發表的公報中也強調,這次法國參與打擊敘利亞,就是因為“(在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的紅線已經被跨越”。
在法國外交部14日早上舉行的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聯合記者會上,法國外長勒德里昂表示,這次美英法聯合行動“不針對敘利亞的外國盟友,也不針對當地平民和其他民用設施”。
法國總統府當天說,雖然此次軍事行動是美英法“對(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的必然懲罰”,但法國仍希望通過政治途徑解決敘利亞問題。
法國總統府還說,馬克龍日前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曾通了電話。
法國媒體評論說,此次美英法對敘政府軍事設施進行打擊,其媒體效果大于實際軍事效果。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orld/70409.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