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0-27 09:50?出處 參考消息網
美國對英王室癡迷:美國人對英國王室的興趣百年來持久不衰,美國作家認為,這是因為美國人對權威的個人尊崇,期盼生活在一個有價值和榮耀感社會里的渴望。
10月27日報道英媒稱,一個來自倫敦的有關英國王室成員肖像藝術展最近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休斯敦開幕,反響熱烈。而有關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生平的電視連續劇《王冠》在本屆美國電視艾美獎發獎會上連連獲獎。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0月23日報道,頭戴爍爍閃光象征王權的鉆石頭飾——她在1953年的加冕大典上佩戴過,披著優雅的白色毛圍巾,眼睛微闔,這幅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肖像是這次展覽的150幅作品之一,其中大多數作品是第一次離開英國在海外展出。
報道稱,這些藝術作品包括肖像畫、雕塑和攝影,向美國觀眾講述有500多年歷史的英國王室故事。
這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倫敦國家肖像畫廊的策展人斯圖爾特說,這么多有關英王室肖像藝術佳作一起到海外展出,還是史無前例的。談到這幅著名的女王肖像作品,斯圖爾特說:“這幅肖像中的女王穿著華麗高貴,但她微闔的雙目營造出一絲脆弱,讓你意識到,盡管女王是歷史上被拍攝最多的人,我們實際上并不了解她,這幅作品令人難以忘懷。”
報道稱,對英國王室的興趣遍及世界各地,但在美國卻格外熱情,美國人對英王室的癡迷似乎百年不衰,僅在今年,從媒體影視到真實事件——反映英女王生平的電視連續劇《王冠》贏得兩枚美國電視艾美大獎,哈里王子與女演員梅根的大婚,一直到梅根近期傳出的懷孕消息,都在美國引起熱烈反響。就連英國公主尤金妮最近的婚禮,也成為BBC網站當天在北美瀏覽次數最多的新聞。
報道還稱,這次在休斯敦開幕的英王室肖像展更證實了美國人對英王室的熱情。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年美國正是為了反抗英王室統治而獨立,可之后卻對他們之前的宗主充滿感情。
“在美國的流行文化中,英王室的地位可謂獨樹一幟,成為20世紀的文化現象。”得克薩斯大學的英國研究主任助理詹姆斯·沃恩說。
沃恩回憶2011年在耶魯做研究工作,他借居的房東一家凌晨5點全家起床一起觀看英國威廉王子和凱特大婚典禮。“18、19世紀的英王室對美國人來說象征著古老的歐洲大陸,象征固有的階級化分和王權至上的舊世界,與新興的合眾國截然不同。但令人驚訝的是,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大典在美國引起巨大轟動,自那以后,美國人對英王室的熱情就一直有增無減。”
沃恩還認為,自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民眾對美國精英政治和政府體制的信任度就逐漸下降。
“肯尼迪總統被刺殺,水門事件,伊朗門事件等等,一步步削弱公眾對政府的信任,現在可以說到了最低點。所以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受到很多美國人的青睞——政府首相由民選產生,國家首腦是王位繼承者,并無實權,不會被骯臟的政治權術所沾染。”
與此同時,沃恩說,美國人也極為關注英王室發生的任何丑聞,美國各地超市收銀出口處展示的大眾報刊上,不乏英王室花邊新聞。但美國人對這些緋聞看得津津有味,并不排斥,他們視英王室成員如同好萊塢明星。
“另外,美國是一個變化無常的國家,明星們如走馬燈一般今天來,明日就不見了。而英王室可永遠存在,一代接一代。”
展覽上有一幅英國攝影師杰森·貝爾拍攝的小王子喬治在洗禮儀式上的照片。貝爾是個住在紐約的英國人,他對美國人對英王室的熱情可深有體會。“美國人對英王室很有感情,我還真沒有預料到這種感情的深度。看到這一切讓我感到很愉悅。”
這種對英王室的好感可能也受到電視劇,諸如《王冠》的推波助瀾。
一些對目前變幻世界感到困惑的美國人更感覺,英王室成為代表一個更加穩定但已逝去時代的象征。
展覽既展示了歷史,也展示了英王室在人們眼中形象的演變。
“英女王擁有老祖母的形象,這有助于她成為國家和民眾愛戴的角色。”沃恩說,他懷疑王儲查爾斯未來是否會得到人們同樣的愛戴。
報道稱,盡管人們對歷經500年風雨的英國王室褒貶不一,一些美國人將英王室視為古舊的堅持階級分化的精英階層,但美國作家埃莉薩·塔馬金認為,雖然在美國有一些批評英王室的聲音,主要是愛爾蘭移民后裔,但她認為,這種聲音目前已經越來越弱。“英王室在美國民眾中非常受歡迎,他們對本國的那些政治家從來沒有這種感情。”
的確,塔瑪金的看法得到很多美國人的贊同,他們最看重的是英王室,特別是英女王高居于黨派政治之上。
塔瑪金說:“王室給我們帶來很多社會中似乎已經喪失掉的東西——敬畏感,對權威的個人尊崇,期盼生活在一個有價值和榮耀感社會里的渴望。當然了,還有純粹被癡迷的樂趣。”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orld/71699.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