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4-19 20:45?出處 紐約時報
亞馬遜退出中國市場
亞馬遜退出中國市場:亞馬遜宣布將關閉中國電商業務,只保留海外購、Kindle和云計算服務。這家美國電商巨頭進駐中國15年來,在與本土品牌的激烈競爭中舉步維艱,一直未能適應中國市場,最終只能選擇退出。亞馬遜(Amazon)也許主宰了美國的在線購物行業,但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市場,它幾乎正在退出。
周三晚些時候,亞馬遜宣布將關閉在中國的國內電子商務業務。盡管在中國已運營了十余年,亞馬遜在那里一直缺乏吸引力。
亞馬遜中國的購物者將只能購買從亞馬遜美國、英國、德國或日本站點進口的商品,而無法購買由亞馬遜或中國供應商在本地銷售的商品。
亞馬遜在中國的銷售額太小,以至于公司并未在財報中公開數字。這一銷售額低于日本,后者是財報中公開的最小市場,去年的銷售額為138億美元,約占亞馬遜全球業務的6%。
“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不斷發展在中國的在線零售業務,并越來越多地強調跨境銷售,作為回報,我們看到了中國消費者的強烈反響,”亞馬遜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對來自世界各地的高質量正品的需求持續快速增長,鑒于我們的全球業務,亞馬遜有能力為他們提供服務。”
亞馬遜于2004年以大約7500萬美元收購了中國書籍在線銷售商卓越網(Joyo.com),在2011年將卓越網業務重新命名為亞馬遜中國。
亞馬遜進入中國的限制比今天外國互聯網公司面臨的限制要少。但面對與多家本地對手展開的殘酷競爭,亞馬遜陷入掙扎。它也沒能很好地適應獨特的中國市場,這個市場對許多商品價格敏感,偏好幾乎是即時送達的物流,并且關注海外正品。
亞馬遜最初掌控了自己的大部分庫存并建立了自己的配送基礎設施。相比之下,中國電子商務零售商阿里巴巴(Alibaba)選擇專注于成為一個托管一系列小型賣家的平臺,并利用當地的配送公司來幫助它提供更低的價格。經年累月,這種方法幫助阿里巴巴成功超越亞馬遜。
而像京東(JD.com)這樣,采用更接近亞馬遜模式的本土競爭對手在物流方面的投入更大,也在與這家美國企業的競爭中勝出。有些人認為,亞馬遜的全球布局致使它對中國業務缺乏專注。
一些品牌和零售商已在中國取得成功,比如星巴克(Starbucks)或耐克(Nike),它們已將中國變為其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亞馬遜在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沃爾瑪(Walmart)一直在擴大其在中國的業務,特別是通過與京東的合作。
沃爾瑪及其山姆會員商店(Sam’s Club)部門在京東的電子商務網站上銷售,使這個美國零售商能廣泛接觸中國消費者。兩家公司還采取措施整合他們的庫存,以便能夠更快地向在京東購物的顧客提供產品。
沃爾瑪還在中國經營著數百家實體店。該公司最近開設了一家“智能超市”,可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中國消費者仍然可以在亞馬遜中國網站上購買Kindle電子書,該公司表示將繼續在中國開展其他業務,包括云計算服務。中國賣家和零售商也仍可通過亞馬遜向美國等海外消費者銷售產品。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world/7258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