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29 18:18?出處 溫州視線
木偶戲
民間木偶戲
木偶戲,通稱“木頭戲”,始于唐代,盛于宋朝,于明末清初傳入永嘉,至今約400余年歷史,集中在西吞鄉、應坑鄉等永嘉縣北部山區農村,永嘉民間木偶戲表演幾乎絕跡,民間優秀傳統表演藝術急待拯救。
1950-1960年十年間,永嘉先后創辦了“幸福”、“新新”、“勝利”、“同樂”.四個木偶劇團,后合并為國營專業木偶劇團。他們自制木偶、自縫木偶戲衣。所制木偶,是由棕擱樹雕刻而成。上釉彩、畫臉譜角色,行當齊全,形象生動傳神,且演技精湛,完全模仿演員的“五功、四法”。演出時先在舞臺中央靠前搭個小舞臺,燈光、音響、道具、臺幕、背景一應俱全,表演者二三人站在背景之后,邊提線表演,邊道口白和唱戲曲,口與手密切協調。后臺樂隊四五人奏樂配戲。唱腔大多是永嘉亂彈、婺調、高腔等。
木偶戲作為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傳統優秀表演藝術,又具備輕裝簡行的優點,非常適宜在邊遠山區村鎮巡演。但是,曾經一度輝煌的永嘉木偶戲,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迫解散。改革開放后,永嘉縣僅有西吞、應坑等地還有民營木偶劇團時常到永嘉縣山區和龍泉、慶元、青田等地演出。全縣會木偶表演的也就幾個藝人了。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yongjia/44759.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