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8-11 16:48?出處 溫州視線
新屋落成上梁儀式
永嘉民間流傳很多傳統(tǒng)民俗,過去新屋落成有“豎屋上梁”的儀式,這種慶祝儀式沿襲至今,現在永嘉楠溪江沿岸的居民,還有上梁拋“拋梁饅頭”的習俗,場面熱鬧喜氣。
上梁可說作上棟梁,是永嘉農村老百姓建造房屋時的一種既熱鬧又含古文化色彩的風俗。棟桁也可說水皮或桁條,是木結構屋架中專順著前后左右方向橫在柱子頂上的長木,一般采用有子株叢生杉木。棟桁也就是棟梁,整座房屋只有一條,設在正中間正中央的正棟柱頂方。選擇這根樹和其他桁條不一樣,這根杉樹要粗要直,頭和尾要差不多一樣大,它就是整座屋氣構的“當家人”—正棟梁。棟梁堅固,不怕風霜雨雷,風吹雨打。
楠溪山底人勤勞苦干,積蓄鈔票建造新屋,民間也叫“響榔锨”。
砌屋時,首先準備購買柱腳、水皮、窗架、門架等木料,其次購買磚瓦,接下就請親房叔伯和村里有勞力的人來墊屋基陷地壟,定嗓盤,碟盤上放著由石匠打成的嗓礎。一切準備好了,主人家才擇吉良辰開工,請大木老司來。老司頭先根據屋基寬窄設計間宕尺寸,瓦橡的坡度.先制作丈桿,然后其他老司根據長桿的尺寸。開工日,第一個紅包給木工老師,叫起工 “利市”包。是開工大吉大利的意思。大木老司把全部的柱子、水皮、門窗架做好后.主人家便又揀了吉日準備砌屋了。
上梁這個日子是很熱鬧的.邀請親戚朋友、堂房叔伯,‘有的送錢.有的送糧食。而丈母娘家、姐妹、女兒都要擔“六盒樣”,“六盒樣”里面有大米、搪糕、’豬肉等物,還有長紅(粗棉紗織、用紅扮染成,長約30米,寬30厘米),還有拋梁饅頭 (用米粉蒸而制作,像雞蛋大小的米饅頭,即為上梁所拋的饅頭)。在上梁的早一日就都一擔一擔的挑來了。主家早幾天叫來行堂掇凳搬桌,借盤碗,還央先生寫門對聯(lián)。好一派繁盛活躍景象。這一日,大木老司老早就叫來伙計在早晨兩三點鐘左右把柱腳、過宕料拼在一起。待豎屋的時辰一到,就鳴鑼放炮 (爆竹)豎屋。先是兩拼木搭成中間,然后一拼木一拼木搭成邊間,每一拼木抬上嗓子都是放炮仗,鳴鑼擊鼓和吹吹打打,很是熱鬧。屋豎好了,然后吩咐主家準備過屋的牲物禮品,如飯甑、牛、羊、雞、鴨、犬、貓等象征六畜興旺。并要全家上下三輩,男女老少都要出發(fā)參與。上梁時辰一到,主家的當家背秤和構桶(米桶)和契稅盒,主人家嫂提養(yǎng)豬拗兜,其他牽著或抱著貓、雞、鴨等六畜。開始出發(fā)時,大木老司脖掛魯班尺,在前鳴鑼開道帶隊到新屋坐下,首先大木老司掇茶給主家們飲用。那時,全村男女老少幾乎都來看熱鬧啦。上棟分三步走,一是上梁,二過屋,三是給看熱鬧的人扔拋梁饅頭。
上梁時,兩張長梯靠中間前門,由當家人或長子次子纏紅,抬著纏紅的棟梁兩頭起步上升。那時大木老司脖子掛尺,手執(zhí)斧頭,高高叫喊“腳踏九龍之地,手執(zhí)萬年仙桃,左手攏起衣;左腳踩云梯,腳踏云梯步步高,鳳凰飛來探仙桃,仙桃不是凡人探,魯班徒弟獻蟠桃”。大木老司到屋脊背時,將棟梁上好,掛上漿錘(榔锨),金枝松柏,纏頭發(fā),象征進寶迎發(fā),興旺發(fā)財。那時主家人大大小小都在中間中央,大家抬著一條五顏六色的被單,等候木匠使給的“拋梁饅頭”、銀番錢、鐵丁、五谷等物。大木老司又高聲念了:“腳踏前平臺地,眼看主家佳坊”。即將三個“拋梁饅頭”分別一、二、三扔到主家的被單里,口念:“連中三元”,接著,將金銀、五谷、鐵丁陸續(xù)拋下,口念“四馬回朝,五子登科,六國丞相,七子八妹,九世同居,十全全美”。老司問主家要丁還要財,主家齊口答應丁財都愛,老司又念“丁財兩興,子孫滿堂,潮漲帆順,福貴雙全,萬萬年呀……”最后,老司把銀番錢和鐵丁拋給主家。象征丁財兩旺。那時主家一班人趕緊把被單合攏,表示包財,收藏起來。
待大木老司下來,就開始過屋了,木匠前面開鑼引路,主家一家人跟隨前后排隊,有牽牛的、有抱貓的、有牽羊的、有背包的、有扶犬的等,首個是當家人和家嫂背秤提拗兜,從中間起步順轉整座房屋至中間結束,就叫過屋。這會不一樣了,主家掇茶給木匠們飲用。茶畢,接著大木老司左手捏紅布鐵丁,右手執(zhí)斧頭開始釘龍門了。主家一班跟著老司聽誆彩好話。老司首先釘中間前門,然后分別釘洞房門和宕頭門等,一邊釘一邊念:“一齊眾發(fā),丁財兩旺,前門走出順風,后門進入平安,迎朋接友坐門庭,招財進寶藏滿間,日掌五谷千萬石,夜掌金銀滿如山。豬牛六畜吃糠糠大,吃草草壯,放出滿山,趕歸滿欄。”龍門釘好,主家又賞給老司一個利市包。
在那個時節(jié),看熱鬧的人們上下三欄,大家都張眼踮著腳等著大木老司爬上棟桁拋“拋梁饅頭”。這里有個民間傳說,誰家上棟桁,大木老司拋慢頭時,第一個給誰搶去,該人眼前幾年也會起新屋宕。所以饅頭未拋前大家都不肯散去。當老司背著一袋拋梁饅頭上竹梯時,大家都盯著看,老司爬到屋頂就開始唱念:“新屋落成大吉大利。”即將首個慢頭用口咬兩對半拋下,可這個慢頭根本沒人搶,說不吉利之物。接著老司身朝東唱: “一個‘拋梁’拋過東,日上東山四海紅,高山點燈各頭大,代代兒孫做富翁。”朝南唱:“二個拋梁拋過南,上山潮水轉輪盤,倒盤去來順盤轉,先出‘掌姐’后出官。”朝西唱:“三個拋梁拋過西,關羽騎馬遇張飛,桃園結義三兄弟,劉備老大來登基。”朝北唱:“四個拋梁拋過北,魯班師傅來劃墨,九龍廳上紅柳木,長長短短都大吉。”朝中唱:“五個拋梁拋過中,四親六眷來掛紅,掛在棟梁紅柳木,大家人出門順風送暖柳,回家金杏滿樹紅。”大木老司念完后,就把該袋的“饅頭”拋下來給大家搶了。屋豎好,相幫人還給柱上貼紅紙門對,正棟柱貼的是:“豎柱正逢黃道日,上梁恰遇紫微星。”
上梁、過屋、拋饅頭各項格屬都完成了,大木老司開始分紅(虹),坐頭位吃酒。“豎屋上梁”是永嘉楠溪江沿岸居民沿襲至今的民俗,一種慶祝方式,分享新屋落成的喜悅心情。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yongjia/45142.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陳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