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8-03 12:23?出處 浙江在線
父母之命難違造成一生遺憾
潘志山是永嘉縣嶺南村人,上世紀40年代,20出頭的他參加抗戰,隨著部隊在福建莆田一帶。抗戰勝利前夕,他認識了當地的女子張碎玉(音同),相愛結婚。
抗戰勝利后,潘志山回到永嘉山區,沒想到父母給自己安排了婚事,雖然心里牽掛這張碎玉,但是父母之命難違,后來就聽從家里的安排結婚了,生了3個孩子。他不知道的是,他離開前,張碎玉已經懷玉了。
幾年后,張碎玉托人寄來一張照片和一封信,照片中張碎玉抱著一個嬰兒,身旁還站著張碎玉的弟弟。信件中講了自己已經尋得一戶落腳的人家,照片中的嬰兒是他們兩人的兒子,希望潘志山可以來看看孩子,并附上了地址。
后來,潘志山又參加了抗美援朝,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去福建看望兒子和妻子。
信件在文革被焚燒 尋親成為了最后的心愿
潘志山沒有和家人提起過遠在福建的妻兒,他一直保留著信件和照片,但是信件在文革中被燒毀了,地址也沒有了。
一直以來,潘志山一直思念著遠方的妻兒,隨著年齡的增大越發強烈。2003年時他曾經瞞著家人一個人到福建去尋親,可是時間太久,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自己的記憶尋找了這妻兒失敗了。
如今潘志山已經94歲,小女兒也已經56歲。小女兒說,父親眼里時常流露出思念之情,最近還常出現幻覺,給福建的兒子取了個名字,經常自言自語。心想著父親是太思念了,就想幫他完成這個愿望。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yongjia/5573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溫視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