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7-27 19:07?出處 中國寧波網
接診量多出一倍
浙江在線07月27日訊 入伏以來,隨著天氣持續高溫,拔罐、刮痧也“熱”了起來,接診量比平時多了一倍。在市中醫院針灸科門診室,記者遇上了正在拔火罐的李師傅。
“這兩天,我總覺得有點頭暈無力,提不起勁兒,癥狀有點像中暑。剛才咨詢了醫生,才知道是因為空調吹得太多了。”李師傅說自己是開出租車的,由于近來天氣比較悶熱,車內空調就一直開著,沒想到吹出病來了。
“近段時間來刮痧、拔火罐的,有一半和李師傅一樣,是由吹空調引起的各種不適。”市中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王瑤說,夏天機體陽氣旺盛,與暑熱相迫,使皮膚腠理開泄,若長時間吹冷風,寒邪就容易入侵,寒性收引,造成氣血運行不通暢,導致頭痛、頸項部疼痛、腹部疼痛、腰痛等。再加上長時間空氣不流通,人很容易產生頭暈、倦怠的感覺。
除了“空調病”,導致拔火罐、刮痧增多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高溫天氣導致出現中暑癥狀的人多了起來。夏季感受暑熱,容易出現高熱煩躁、口渴、小便短赤;感受暑濕,會出現四肢困倦、胸悶、惡心、大便溏泄等癥狀。
中醫上講“春夏養陽”,眼下的三伏天正是一年中人體內陽氣最盛的季節,通過拔罐、刮痧,可以扶正祛邪,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開啟腠理,把滯留在人體內的邪氣驅逐出來。因此,市民多選擇在暑天拔火罐、刮痧,以改善機體代謝,祛病保健。據市中醫院針灸科粗略統計,近日到醫院拔火罐、刮痧的患者較平日至少多出一倍。
并非人人都合適
體質虛弱應禁忌
刮痧、拔罐效果雖好,卻并非人人都合適。這不,今年50出頭的陳先生為此可著實“大驚一場”。
上周,自覺有點胸悶、頭暈的陳先生來到一家美容院,想通過刮痧、拔火罐的方式為自己排毒,緩解不適癥狀。可是等拔完火罐站起來時,陳先生突然覺得渾身無力、頭暈,甚至站立不穩。
“怎么刮了痧、拔了火罐,情況反而越來越嚴重了呢!”陳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立刻來到市中醫院就診,醫生經過咨詢發現,陳先生有嚴重心臟疾病,本身就不適合刮痧、拔火罐。
“以拔火罐為例,我們是采用投火法,借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使其形成負壓吸著與皮膚,進而使得局部血液聚集到一個地方,造成皮膚及皮下組織充血,釋放出組織中的病理產物,使癥狀得到緩解。”王醫生解釋說,但是體質虛弱的人,如陳先生這樣的嚴重心臟病患者并不適宜,美容院的工作人員沒有仔細詢問就給陳先生刮痧、拔罐,不但不能減輕癥狀,反而會使其頭暈、胸悶等癥狀加重。
那么,到底哪些人不適合拔罐、刮痧呢?
傳染病人及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的人,孕婦,年事已高、體質較差者,有心臟病、血液病、肺結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者,精神病、極度衰弱、過飽、過饑等人群都要慎用或不用火罐、刮痧。
需要提醒的是,特別瘦的人或者皮膚彈性較差的人刮痧或拔火罐排毒應注意保護,因為這類人皮下脂肪少,拔罐或刮痧用力過度的話會引起皮膚、肌肉甚至骨骼的損傷;女性月經期腰骶部慎行刮痧、拔罐,否則易導致月經過多或異常。
在家DIY要謹慎
幾個提醒莫忘記
刮痧和拔罐看起來都不難操作,于是有不少市民便自行在家“DIY”起來。殊不知,這其中有不少講究,一不注意,效果會大打折扣,嚴重的可能還會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前幾天,市中醫院針灸科就接診了一對夫妻。倆人剛坐定,40多歲的丈夫就掀起衣服讓王瑤查看自己身體上拔罐的“痕跡”,只見拔罐處有大小不同的水泡。
一番檢查詢問后,醫生發現原因出在拔罐時間較長,抽氣力量較大。“通常來講,在家自行拔罐10—15分鐘即可,冬天可適當延長5分鐘。時間過長,就容易起泡。起泡為拔罐后正常反應,不必驚慌,若水泡面積較大、顏色較深,建議來醫院做相應處理。”
除了時間上的講究,操作手法上自然不容忽視。
先說刮痧。首先要涂上潤滑劑,比如菜油、凡士林,甚至清水都可以;其次刮的時候切記要沿著同一個方向,不要來回刮,力道要均勻、柔和。
當然,經絡走向就更為重要了。一般順著經絡方向為補,逆著經絡方向為瀉,有些人不了解經絡走向隨便刮,不僅會使人感覺異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醫生提醒,人脊柱正中是督脈所在,刮督脈可以激發人體內的陽氣;督脈旁開1.5寸處是膀胱經第一側線,旁開3寸處是第二側線,在膀胱經上有很多與人體臟腑相對應的背俞穴,刺激膀胱經可以起到調節人體臟腑功能的作用。
再說拔罐。醫生建議使用真空罐,因為真空罐容易操作,不易燙傷。力度可以以被拔的人感覺不是很疼痛為準。起罐時別使勁往上拔,要一手握罐,一手按壓旁邊的皮膚,讓空氣進去,罐自然就會下來。
要注意并非哪個部位都可以拔火罐,比如人體的大動脈,手腕、脖子、膝蓋背部等都有大動脈的部位,不宜拔罐。
“保健做到位,平常的保護也不能忽視。”醫生提醒說,夏天大家都喜歡穿領口寬大的衣服,但在空調房內,最好能做好腹部、頸項部及四肢大關節處的保暖。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zhejiang/38194.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 柳博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