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0-02 15:22?出處 綜合看看新聞
水下藏著一棟豪宅:浙江千島湖水底封存著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水下古建筑群。其中有一棟古老的豪宅,所謂的價值千萬那是標(biāo)題黨瞎扯,誰給定價千萬,誰能買走這棟豪宅?
千島湖所在的地方,曾經(jīng)是兩座千年古城,一座始建于三國,另一座則建于唐朝。1959年,當(dāng)時中國最大的水利樞紐——新安江水電站建成。關(guān)閘蓄水之時,大壩上游,海拔108米以下皆成了水域,29萬移民背起行囊移居他處。
按照規(guī)定,無論是牌坊、住所、商鋪等等,都是要被夷為平地的。然而,水位上漲比預(yù)計的要快得多,像牌坊這些公共建筑還沒來得及被推倒,原先千島湖的大多數(shù)民居被拆除,較偏遠(yuǎn)處的一些還沒來得及拆,有幸被保存下來,留下了時代的痕跡。
如今看來,這個失誤倒是有些美好,至少一些文物被保存下來,一些人的家也被留在了這個世界。每年慕名而來的潛水員不在少數(shù),其中就包括胡建民,他對千島湖水下古城,有著非同一般的感情。他是土生土長的淳安縣人,自小在獅城和賀城的傳說中長大。大壩蓄水的時候,他們家地勢高,所以并沒有搬遷。但從小聽著祖輩父輩和身邊的老人們講千島湖從前的故事,閑不住的他竟然學(xué)了潛水,然后便著手幫著水底的房子找主人。
這是位于水下賀城西北角的一處民居,在水下沉寂已有60年。
長方形的圍墻,三面的屋頂保留完整,一面損毀比較嚴(yán)重,中間還有一個天井。從天井可以進(jìn)入房子。房子一共有兩層,通過石質(zhì)的樓梯相連通,二樓看樣子大概率是一些小姐的閨房或者公子的住所。而在一樓的房梁上,都是雕花的牛腿(學(xué)名撐拱,梁下面的一塊支撐物),有動物紋的、神仙紋的,幾何紋的,各式各樣,雕工了得。雖然經(jīng)過時間和流水的沖刷,大門還是被完整保留下來了。大門的上方,一塊牌匾赫然醒目:山屏水帶。
第一步,胡建明一次次下水,給這幢房子來了個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拍攝。
第二步,判斷。山屏水帶,出自元朝詩人筆下詩句:山如屏風(fēng),水如絲帶。這戶人家,文化人,沒跑了!
第三步,就近尋找,打聽線索。根據(jù)他對千島湖的了解,有一部分移民當(dāng)時是往高處搬遷,形成了現(xiàn)在的三合村。找人,先去三合村。他把拍到的畫面,打印成照片,然后就踏上了他的尋找之旅。
這是你家嗎?
這房子你有印象嗎?
這是胡建明說得最多的兩句話。他拿著A4紙大小的彩色照片,挨家挨戶問,但是收到的結(jié)果,都是搖頭,搖頭,再搖頭。60年的時光,帶走了太多對這片土地的記憶。那些有深刻眷戀和不舍的人,很多都已經(jīng)不在了。現(xiàn)在三合村里的人,搬遷的時候可能還不記事,甚至都沒有出生。幾位上了70歲的老人,也給了胡建明否定的答案。
失望是肯定的,但胡建明還是決定繼續(xù)找下去。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于那些背井離鄉(xiāng)的人是,于留在水底的建筑也是,它們渴望被記起。
三個月后,胡建明撥通了攝制組的電話,說他的尋找有了新的線索。近幾個月的時間,他一直在檔案館翻找移民安置的資料,他嘚瑟地形容自己為半個專家。他說當(dāng)時的移民,有很大一部分搬到了桐廬縣,而他也多方打探,找到了這樣一戶人家,老人記得家里的門上就有一塊牌匾。
胡建明重新打印了照片,帶上他的相機(jī)和拍到的視頻畫面,定了最近的一班動車,前往桐廬。到底這一次的尋找能不能成功?桐廬縣的老人會是豪宅的主人嗎?豪宅究竟有著怎樣顯赫的前世今生?
(原標(biāo)題:浙江這片水下,竟然藏著一棟價值千萬的豪宅)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zhejiang/73338.html,轉(zhuǎn)載必須保留網(wǎng)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