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01 11:07?來源
● 新動力總成的實際駕駛表現
本次我試駕的是3.0L排量車型,關于另一款4.4T發動機的表現,大家可以參考即將上線的5系GT測試文章,雖然不是同一車系,但兩者使用了相同的發動機和變速箱,還是很有對比價值的。
回到主題,35i車型使用了3.0升雙渦管單渦輪增壓發動機和8速自動變速箱,僅從理論上分析,動力更強勁,換擋更順暢,理應有更好的行駛表現,下面就來看看實際效果。
1.發動機 大馬拉小車的感覺
曾經固執的堅持自然吸氣路線,而現在則全面推進渦輪增壓的使用,是什么讓寶馬妥協呢?不管決策層如何考慮,我得承認這種改變帶來了更多駕駛層面的樂趣。整個試駕過程中很難把車身的動態表現跟兩噸多的車重聯系在一起,由于400N·m扭矩全面爆發的時機非常早,所以“吃力”、“遲緩”這樣的字眼是完全無法來沾邊的,車輛的提速——叫迅猛還不大貼切——我更愿意用輕松來形容,如果不是較高的視野在時刻提醒,我很有可能把它當成一輛緊湊級別的家用轎車。
高速公路上以120km/h速度巡航,轉速僅為1650rpm左右,而此時的動力儲備仍舊相當充足,不要忘了它的峰值扭矩輸出區間能一直持續到5000rpm,隨著油門的深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被傳送出來,當轉速超過4000rpm后渾厚悅耳的發動機的吼聲逐漸明顯起來,還是適可而止吧,不要讓罰單壞了你的興致。
此前3.0升直列六缸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輸出平順性是有口皆碑的,而渦輪增壓版本在這方面則有著自己的特點,雖然理論上扭矩峰值是在1300rpm開始,但實際感覺這個節點不是特別固定,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才能熟悉它的性格。
2.變速箱 響應靈敏 平順性不輸雙離合
關于這臺變速箱的關鍵詞,我想平順是處在第一位的,雖然D擋和S擋之間的性格差異也很明顯。D擋下換擋動作非常積極,不到1400rpm便已完成升擋,60km/h時儼然已經處在第8個擋位。我個人不大習慣這種太明顯傾向于舒適性的調校,即使刻意的深踩些油門也僅僅是把換擋時機延后少許,只有地板油它才會舍得進入6000rpm以上的區間。也許稍稍激進些的調校會更符合X5的個性,畢竟提供運動體驗是它的本職工作,舒適性的事情還是留給7系們去干更合適。
如果你一樣不希望平淡無奇,那么你肯定會喜歡上X5的S擋。換擋時機在2500-3000rpm之間,仍舊是那么平順,但此時動力輸出會有更好的配合,相比之前的輕快,這時的X5才更合適迅猛這個詞,油門深踩更是要直入紅線區后才舍得升擋,我仔細觀察了一下整個過程,這臺變速箱在降擋時似乎沒有中間環節,而是從高檔位隔著中間檔直接跳進低檔,轉速下跌幅度相當大。
不論是在何種模式下,變速箱始終體現著過人的平順性,8個實實在在的物理擋位營造出的效果也許并不比雙離合變速箱差多少,同時它還能承受更大的扭矩,另外相信后期的維護保養費用也會更有優勢,總之選擇使用8速變速箱,應該說是非常聰明的決策。
● 試駕總結
如果說小排量增壓發動機的優勢在于經濟性和動力性的均衡表現,那么大排量增壓發動機則更多的把動力表現提升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2011款X5的動力升級可以說是成功的,暫且不論4.4T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光是這臺3.0T應付起兩噸多的車身就已經綽綽有余。同時8速變速箱的引入還解決了另一個難題:油耗過高。試駕過程中出現過13.8升的綜合油耗,對于一款大排量SUV而言這個數字讓人滿意。
曾經有人說寶馬X5這樣的車根本就是很矛盾的產品,一方面它在SUV當中沒多少越野能力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想要公路性能的話為什么不干脆去買一臺3系?也許在自然吸氣時代我可能會謹慎的思考這個觀點,并且給出模棱兩可的回答。但現在,面對新發動機和新變速箱的強勢組合,只有駕駛樂趣才會是我的關注點所在,誰還會去在乎什么有關車型分類的問題呢?在強調多元化發展的今天,人們都很喜歡綜合實力強勁的產品,不過全面完美的車型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那么個性鮮明此時是不是更有吸引力呢?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