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告歐盟對中國鞋征收16.5%反傾銷稅不合法,至此已有4家中國鞋企起訴
到歐盟法院提起訴訟,是中國鞋企最后的翻盤機會。記者昨日從“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獲悉,目前廣東鞋企中,金履鞋業和新生港元兩家公司將向歐盟
一審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歐盟理事會對中國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不符合歐盟相關法律。至此,已有4家中國鞋企確定對歐盟提起皮鞋反傾銷訴訟。
下月15日前遞交訴訟書
“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秘書長郭煒文昨日說,“我們認為,歐盟在調查、審定、裁決中存在諸多問題,不符合歐盟相關法律,比如在市場經濟地位方面,歐盟在計算閱卷和抽樣企業需要符合什么標準方面模糊不清”。鞋企認為,企業是按市場經濟規律運營,政府對企業沒有進行操縱,要求歐盟給予中國制鞋企業市場經濟地位。
此次歐盟反傾銷案件中,金履鞋業是惟一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鞋企,享受的稅率為9.7%。但是,金履鞋業仍然堅持到歐盟法院起訴。郭煒文解釋說,歐盟理事會對皮鞋反傾銷案件作出的初裁時指,金履鞋業傾銷幅度為100%,通過應訴后,金履鞋業使歐盟做出了部分讓步,傾銷幅度減少,稅率也降至9.7%。但金履鞋業方面認為,對9.7%的反傾銷稅從何而來,歐盟從來沒有解釋過;而且傾銷幅度的計算方法也存在問題。金履鞋業希望通過到歐盟法院打官司,使傾銷幅度最終降為0。
加上奧康、泰馬兩家企業,目前已有4家中國鞋企確定對歐盟提起皮鞋反傾銷訴訟。奧康集團新聞發言人周威說:“我們現在進行取證和前期的收集準備工作,我們計劃在12月15日之前將我們的訴訟書直接遞交到歐盟委員會。”
一直跟進“中國鞋”案的律師余盛興稱,根據歐盟有關法律,在10月7日歐盟最終裁決正式執行后的兩個月內,中國鞋企可向歐盟法院提起訴訟。離2006年12月7日的歐盟申訴期限已不足1個月。
訴訟過程將持續兩年
至于其他的鞋企,郭煒文說他們仍在估量上訴的可行性。作為“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的發起人和總召集人,吳振昌同時是創信鞋業的董事長。他說,“創信鞋業出口歐盟的涉案產品并不多,我們現正在考慮上訴的可行性”。
余律師告訴記者,到法院起訴的費用要低于此前的抗辯,因為不需要再到公司進行調查。具體費用將取決于不同公司的不同訴求,“費用低的大概3萬~5萬歐元,高的可能達到10多萬歐元”。訴訟過程一般持續兩年。
對于取勝的可能性,余律師稱“不好說”。但據介紹,過去因不服歐盟反傾銷裁決而上訴歐洲法院的中國反傾銷案約有10例,獲勝的只是少數。事實上,由于懷有一種對訴訟難以取勝的悲觀情緒,中國1200多家涉案的皮鞋企業中大部分鞋企已決定放棄訴訟,中國皮鞋退出歐盟市場可能成為定局。
相關報道廣東鞋出口受阻10月同比降10.3%
歐盟決定自2006年10月7日起對中國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之后,廣東對歐盟出口的皮鞋出現急劇下滑。據廣州海關統計,今年10月,廣東單月對歐盟出口皮鞋441萬雙,比去年同期(下同)大幅下降10.3%,為今年對歐盟出口皮鞋數量最少的月份。
自今年4月7日起,歐盟正式開始執行對中國進口皮鞋加征臨時反傾銷稅的過渡方案,稅率從4月份起的5個月內從4.8%逐步提高,受此影響,廣東皮鞋對歐盟出口明顯下滑。今年4~10月有4個月對歐盟出口出現下降,7個月累計對歐盟出口皮鞋4478萬雙,下降2.3%;月均出口量僅為640萬雙,比今年第1季度月均出口量減少127萬雙。
作為我國鞋類生產出口的最大省份,此次風暴對廣東影響不小,今年1~10月,廣東皮鞋對歐盟出口量占我國同期對歐盟出口皮鞋數量的58%,由于歐盟皮鞋反傾銷案件還將沖擊相關產業,廣東鞋企將面臨嚴峻挑戰。今年1~10月,廣東對歐盟出口皮鞋的企業達到791家,其中出口超過百萬雙的僅有11家,歐盟征收反傾銷稅是針對進口環節,有實力的鞋企可以跟進口商達成協議,共同分擔稅費,而實力小的鞋企則沒有這樣的優勢,可能失去歐洲市場。(記者 凌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