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趕赴乃堆拉山口,見證中印恢復邊貿;來自璧山的徐尚容與印商談成了首筆生意
隨著印中邊貿通道時隔44年后重新開通,昨日上午,乃堆拉山口熱鬧非凡,匯聚了許多來自各地的客商。記者在這里還意外地遇見了重慶老鄉——來自璧山縣的徐尚容一家四口。
邊貿重新開通
乃堆拉,藏語意為“風雪最大的地方”,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交界處。由于邊貿通道重新開通,這里的20多個門面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商品。在眾多的客商中,就有來自璧山縣的徐尚容一家四口。
徐尚容說,6月27日她從重慶出發,自駕一輛桑塔納于6月30日到達拉薩。休息一天后,又連忙趕到亞東,而在車上,除了少量鞋類樣品和生活用品,大多數是藥品和保健器具,光氧氣瓶就有3個。
徐尚容稱,這事讓亞東縣商務局工作人員頗為感動,為第一次進藏的自己調配出一個臨時攤位。談起為什么要不遠千里來乃堆拉山口,徐尚容表示這只緣于生意人的直覺———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怎么說都有得生意做。徐尚容走之前曾對親戚豪言:唐僧能走到的地方,我也要去看看。
賣出萬雙皮鞋
璧山號稱“西部鞋都”,徐尚榮此次帶來的當然是鞋子。考慮到重慶摩托車產業的優勢,她還帶來了許多摩托車產品資料。璧山有關部門聽說這件事后,也不斷打電話來催促她考察好市場,趕快回去匯報情況,并承諾幫她組織貨源,協調物流。徐尚容現在的愿望是,首先打開鞋類市場,再逐漸把家鄉的機械配件、農副產品和摩托車推廣到印度。
鄰近攤主不無羨慕地介紹,徐剛來就談了一筆大買賣,印度客商訂購了上萬雙皮鞋,并且還要求她盡快把童鞋也帶來。
徐尚容現在最關心的是印度人的腳形和尺寸,準備在家鄉訂制適合印度人的鞋。她說:“明天,我要去量量印度人的腳。”(記者史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