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女孩子看到照片上很多心形光斑都說好看,這些特別的光斑形狀是怎么拍攝的?在攝影上對于焦外模糊的部分叫做“散景”,英文叫做“Bokeh”,來自于日語“暈け/ボケ”,本意就是模糊。
對于人眼來說,成像的虛實是同樣的道理,不過由于人眼的視覺特性,視野中只有清晰部分的畫面會被強調,而失焦的部分就不那么引人注意了。
照片的焦外效果和人眼看到的完全不一樣,照相機比人眼老實,器材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可以從焦外效果看出來,攝影師往往樂于去表現這種失焦的狀態,即所謂的散景,從而突出主體渲染氣氛。
攝影同行都知道,光圈葉片的形狀會影響光斑形狀,既然7片光圈拍出來的照片(最大光圈除外)是多邊形光斑,通常9片光圈的鏡頭拍出來的照片光斑形狀接近圓形。通過這個現象,或許你已經想到心形光斑是的原理了,具體怎么diy呢?方法和步驟非常簡單,那么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動手,不僅是心形光斑,任何形狀的光斑都能拍出來。
1、工具和材料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黑色卡紙,器材:單反相機,大光圈標準定焦鏡頭。
diy工具:剪刀、圓規、筆、刻紙刀、刻度尺。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關于相機和鏡頭要說明的是,卡片相機基本是沒有可能拍出心形光斑的(看了后面的原理你就明白了),這里使用的是Nikon D90;而鏡頭呢,原則就是創造盡量小的景深,所以理論上大光圈的長焦鏡頭再好不過了。然而這里選擇的是一個便宜的Nikkor 50mm F/1.8D的定焦鏡頭,效果也還不錯,買不起燒包鏡頭的同學們有福了~~使用的時候最好手動對焦,為的是讓光斑失焦——不過如果你想讓這種絢爛的光斑作為你前景上人或物的背景時,自動對焦也是沒有問題的。
鏡頭上的參數細節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2、制作步驟
看看你鏡頭的尺寸,一般都寫在鏡頭蓋上。這里的直徑是52mm。待會我們就要用到這個尺寸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用尺子確定圓規的張角——別忘了剛才的尺寸是直徑,這里量的是半徑。26mm沒問題了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確定好了尺寸就在黑色卡紙上畫出來~~沒有圓規的話,你也可以直接把鏡頭對在紙上描一圈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用剪刀仔細地把這個小圓片兒剪下來,剪得時候可以稍稍地剪大一點(注意只是稍稍剪大一點),這樣待會兒我們把紙片固定在鏡頭上的時候就能夠比較緊地卡在裝UV鏡的螺旋槽內,既不需要額外固定,邊緣也不會漏光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把你想要的光斑形狀畫出來吧!這里我還是畫了一顆愛心。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用刻紙刀把愛心形狀的小孔刻出來——小孔的大小可以通過相應的計算來確定,由公式光圈值A=鏡頭焦距F/鏡頭光圈直徑D。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我們可以知道,對于50mm F/1.8的鏡頭,光圈直徑為50/1.8≈28mm,那么你要開的小孔孔徑就不能大于28mm;
對于長焦鏡頭來說,比如135/2.0,光圈直徑為67.5mm,幾乎相當于鏡頭72mm的直徑了。換句話說,開孔越大,對進光量的影響也就越小,效果也就越好~~
不過鑒于大家要開的孔形狀千奇百怪,有時不太好計算直徑,再加上有些同學天生數學無力,那總的來說還是要自己把握咯!實在不放心的話,你可以在下一步時把卡紙片兒安裝在鏡頭上,從取景器里觀察一下——對大部分單反相機而言心形的光斑是可以直接從取景器里看到的。還有,別忘了注意安全——刻紙刀的鋒利可不是傳說……
把紙片兒卡到鏡頭上吧,如果裝了UV的話也可以把紙片兒嵌到UV鏡內側再裝上,看起來就更加專業啦。搞定了么?恭喜你,你已經完工啦!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開始拍攝吧!注意拍攝的時候有幾個關鍵的地方:
出現這種效果的光源一定是在失焦的狀態; 只有點光源(當然是相對而言的)才能夠出現這種效果(有時強光的眩光也可以),所以你要想辦法找這種光源,諸如夜晚繁華的街景或者圣誕樹上五彩的小燈等等,除了這些,用手電筒照射玻璃器皿也是個好主意,自己摸索哦; 光圈越大越好,我們知道大光圈小景深的道理,只有景深小,背景的光點才能足夠“虛”,這樣光斑的效果才好。
這張照片是在房間里拍的,因為只有白光源,所以愛心們都是白色的~~大家可以去找各種顏色的光源,色彩斑斕的才好看哦!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話說回來,其實在白天也不是沒有效果的,只是不那么明顯了。這是網上找的圖,當個參考咯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怎么樣成功了吧?當然其實你還可以發揮創意設計各種各樣的形狀,就像這樣……從此以后你的照片不再一如既往沒有新意了!你可以為它們加入各種酷酷的奇幻效果嘍!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小爪子~看起來是不是有點像百度?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幽靈的臉~~這張是從陽臺向外拍的遠處的路燈……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圣誕樹光斑形狀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月亮的臉光斑形狀
3、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制作原理
既然各位都已經diy光斑形狀成功了,讓我來八一八其中焦外效果的奧秘吧!原理其實很簡單,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幅圖……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中間的那個點能夠準確對焦,上下的兩個點都在焦距之外,所以光線透過圓形的透鏡之后投射到屏幕上是散開而無法匯聚的,形成了一個模糊的圓形光斑,這種圓斑被稱為“彌散圓”,英文是“circle of confusion”。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事實上,鏡頭內部本身就有一個裝置用來限定光透過的范圍,那就是光圈。我們平常總是說光圈是用來調節進光量的,這并沒有錯;但是在我們平時拍攝的時候如果細心就會發現,有的時候背景中失焦的光斑并不是真正的圓形,而是正多邊形的——一般可能是五邊形、六邊形,好一點的相機可能會是九邊形或者更多。這其實對應的正是我們光圈葉片的數目。為了讓視覺效果看起來和人眼一樣,越好的相機光圈葉片數會越多,這樣,光圈的孔看起來就越圓,失焦狀態的光斑看起來也就越圓。看看上面這幅圖來理解一下吧!
把上面說的內容綜合起來就很好理解了:我們在鏡頭前所加的帶孔的卡紙片兒其實就是在鏡頭固有的光圈范圍之內重新定義了光圈的形狀。所以,你的小孔是什么形狀,光斑也就是什么形狀了。有圖有真相如下……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上面這圖就說得很明白了,光線從右邊射入鏡頭的時候,鏡片透過范圍被限定成了三角形,于是失焦的區域便會出現三角形的光斑了!
從上面這幅圖我們還可以想到,由于最終成像的地方可能在焦外也可能在焦內,所成的像也即可能是正向又可能是倒像,用變焦鏡頭來嘗試的同學可要注意咯~~
怎么樣,光拍出這種效果還是不夠帶勁兒吧,了解了原理才能炫耀哈!大家也都快試試吧!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
心形光斑:焦外效果diy光斑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