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 中國的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為喚起人們對中國過去田園風光的回憶而擺拍的照片已成為霞浦縣的特產。
福建霞浦已成了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榕樹間的晨霧仍濃的時候,農夫在這片空地上出現了,他肩上背著斧頭,用繩子牽著一頭水牛。在斜射的陽光下,從容友善的農夫和水牛在灌木叢里擇路而行,全然一幅田園牧歌景象。
然后,當農夫走到空地的另一端時,他轉過身來開始往回走。一個來回、又一個來回地循環往復。
“過來一點!”一位站在中國東南部這塊林間空地邊的攝影師喊道。
“這樣好!”另一名攝影師大聲指示并鼓勵農夫道。
“好了,不用走了!”
拍下這個場景后,游客們停止了攝影,對得到了完美的田園風光照表示滿意。
這些照片以后會出現在中國的互聯網上,還配有諸如“晨曦中去下田”的文字。
但也有少數人給他們的圖片帶上更誠實的標簽:#擺拍。因為農夫(和水牛)只是在為游客和他們的相機表演。
霞浦 中國的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為霞浦縣一座橋上站滿的業余攝影師們劃船的當地模特可得到200元的報酬。
霞浦 中國的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宣傳拍照景點的廣告牌。
擺拍攝影已成為霞浦縣的特產。這是一個有漁村、海灘和郁蔥小山的半島,它已成為中國最熱門的打卡地點之一,是個位于中國東海岸的主題樂園。業余攝影師們用這個視覺工廠來為他們從未有過的、他們拍攝的對象也從未有過的經歷制造圖片證據。
那頭在榕樹間笨拙行走的水牛已經好幾年沒進過耕地了。農夫穿的衣服更像是博物館立體模型展示的100年前的農夫穿著。
就連晨霧也不是真的,而是(在采景框外)燒稻草產生的煙。
霞浦縣既是個將某一瞬間凝固下來的地方,也是個非常現代的地方,整個縣的經濟已轉向迎合Instagram時代的需求。幾百名當地居民輪流當模特,還有更多的人從事燒稻草、當導游和收門票的工作。據官方統計數據,前來這個曾經以農業和漁業為主地區的游客在2008年至2019年間增加了十倍。
霞浦 中國的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
霞浦縣新經濟帶來的工作崗位之一:為模擬拍照所需的薄霧燒稻草。
霞浦 中國的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
許多居民裝扮成以前的農民,有的游客為了拍紀念照也會這樣做。
這個地區可能不是人們通常認為值得去的旅游目的地。這里經常是陰天,海灘泥濘,不能游泳。
福建省霞浦縣出人意料的吸引力源自中國在這個特定時刻的一組因素。中國的退休人口越來越多,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壽命更長,也更有錢。政府為了消除貧困,正在鼓勵鄉村旅游。在這個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現代化的國家,到處都有對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的懷舊之情。
霞浦縣的導游們帶著旅行團在全縣的村莊和泥灘間行走,尋找專為游客準備的潛在拍攝景點。每個景點都有展示游客可仿拍圖片的廣告牌。對那些需要更多指導的人,導游們用擴音器大聲地把取景角度和最佳時間告訴他們。
攝影師們有時會為了爭奪最佳拍攝位置發生爭吵,有時是因為無人機破壞了某人的取景。
大多數游客都是中國人,但在被中國政府禁止的Instagram上也充滿了外國游客發的帖子,聲稱他們看到了很久以前的中國。
一些來這里的攝影師知道這些場景是為他們準備的。也有人不知道。
霞浦 中國的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制造田園風光的拉漁網模特們每人一次得到100元的報酬。
霞浦 中國的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給假漁民拍照的攝影師們。
“大多游客聽說這個是擺在那邊拍的心里會有落差,”40歲的劉維順說,他是一個很受歡迎景點的經理。
“后面就換一種方式來說了,‘這個季節沒樣了’,”他說。“滿足他們一下。”
在4月至6月的旅游高峰期,每天有多達500名游客乘坐旅游巴士來劉先生的景點,每個人花20元站在一個俯瞰海水的灌木山坡邊。為了增強的視覺效果,山坡下面已被粉紅色和綠色的網覆蓋。
最近的一個周一,一個旅游團額外花了200元,雇了一名戴著草帽的模特,劃著一只涂著紅、黃、藍條紋的船從水面上經過。旅游團的導游通過對講機指揮著模特怎么做。
“攝影人對作品有要求,”劉先生解釋說。“要求模特,也就是人物在指定的位置上,符合構圖的需求。”
在附近北岐村的另一個景點,幾十名游客擠在一個四層高的觀景臺上,形成了三腳架和長長的笨重鏡頭構成的陣勢。在景臺下的泥灘上,三個漁民模特把一張巨大的、上鏡的綠松石漁網拉開,每個模特一次收費100元。
霞浦 中國的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為了捕捉日出,黎明時分就要起床。中國的退休人口越來越多,他們也有越來越多的可支配收入。
霞浦 中國的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拍照間隙的水牛。
一些中國攝影師對蜂擁到霞浦拍照提出疑問。
來自湖南省的攝影教師董琤今年早些時候帶著一批要求去那里的學生來到霞浦。雖然他帶他們去了最重要的景點,但他本人拒絕在那些景點拍照。
與拍那些充滿夕陽色彩的潮灘照相反,他用黑白照片捕捉了潮汐灘的更抽象景象。但當他把照片上傳到網上后,一名評論者說,他浪費了一次捕捉別人拍攝到的鮮艷色彩的機會。
“我是不愿意去回復的,”董先生說。
霞浦的擁護者指出在那里攝影的平等主義本質。
攝影“不像其他藝術藏于象牙塔而沾沾自喜,高高在上”,福建省攝影協會負責人王世民說。
沒人說來霞浦的業余攝影師們不努力工作。為捕捉到日出時光芒斑駁的水面,旅游團天還沒亮就起床出發了,還會等上好幾個小時,讓潮水漲到正合適的高度。
霞浦 中國的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泥灘上的魚形是又一個拍照機會。
霞浦 中國的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
導游用對講機指揮模特怎么做。“他們需要有人在特定的位置上,以滿足他們的構圖需求,”一個景點的經理在談到前來拍照的攝影師時說。
這些虛構的背后也有一個真實的背景。
劉先生的漁網也許是道具,但附近真的有螃蟹。另一個攝影點的特色是半浸在水中的竹竿,呈S形從海岸延伸到水里。這些竹竿是真的,是霞浦蓬勃發展的水產養殖業晾曬海帶用的。有些模特曾經是農民和漁民,或許現在仍是。
當地許多居民都急于從霞浦成為熱門景點中獲利,至少在能持續下去的時候。但互聯網上的想法在不斷變化,有跡象表明,下一代游客可能有不同的品味。
兩年前,家住半月里村的雷呂壽決定要從霞浦旅游業蓬勃發展中分一杯羹。他收購了一頭原本要被送往屠宰場的水牛,希望能效仿讓攝影師們蜂擁而來的榕樹下“農民”的成功。
但他很快發現,許多不到某個特定年齡的游客對拍攝重現的田園風光并不感興趣。在年輕人喜愛的社交媒體平臺上,與霞浦相關的帖子里經常出現的不是漁民和日落,而是游客懶洋洋地躺在最近不斷涌現出來的時髦酒店的泳池邊的場景。
但雷先生還不打算放棄他的水牛。他正在拍攝他希望能讓水牛在抖音上走紅的短視頻。
“做成網紅的話,很多東西比較好做,”他說。“到時候可以直播,帶貨。畢竟現在都是網紅時代。”
霞浦 中國的網紅“打卡”點和擺拍“圣地”:鐘蓮嬌(音)現年90歲,是畬族人,她靠讓人擺拍賺錢。她家的墻壁上貼著一些擺拍的照片。
作者:王月眉(Vivian Wang)是《紐約時報》駐華記者,此前曾為城市版報道紐約州政治。她在芝加哥長大,畢業于耶魯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sheying/sheyingshi/7615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