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8 18:20?來源 人民日報
洋貨“偽奢侈品”也有質量問題,不要一味迷信洋品牌
國內消費者應該逐漸成熟起來,有關部門更要加大監管力度
最近,有洋品牌被曝光夸大和虛假宣傳,引起了中國消費者的關注。洋品牌的質量問題更引起了消費者強烈的不滿。
“剛剛花了幾百塊買的衣服,今天就在網上被曝光說有毒,心里挺不是滋味。”在北京中關村,大學生小王開學買了一套耐克的運動裝,接著就在網上看到了綠色和平組織指責耐克等服裝品牌生產的衣物中可能含有毒物質。小王無奈地對記者說:“雖說穿的是名牌的感覺,可這有毒的衣服穿上身,怎么讓人放心啊?”
廣州市工商局委托檢測機構日前對部分休閑服裝商品進行抽樣檢測時發現,也有一些洋品牌服裝不合格,涉及PLAYBOY、H&M、VERO MODA等眾多知名品牌。
針對洋品牌接連出現的質量問題,荊林波表示:“首先這說明國外品牌對中國消費者權益的漠視。”他認為,目前監管部門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不夠,使得一些洋品牌斗膽以身試法,“在發達國家市場上他們是絕對不敢造次的。”再加上消費者的崇洋心態,讓一些洋品牌放松了質量管理。“可以說,是中國市場把一些洋品牌慣成了不守規矩的‘壞孩子’。”
他建議,國內消費者的心理要逐漸成熟起來,在選擇產品時不要迷信洋品牌,不要一味地認為國外的就是好的,而是要以質量為標準。新聞媒體要積極介入洋品牌質量的監督,提高大眾對國外品牌的認知,讓國內消費者的選擇變得更加理性客觀。有關部門更要加大監管力度,不讓洋品牌有機可乘。
荊林波認為,洋品牌的質量問題對于國內本土品牌來說也是一個契機。國內企業應著眼提升質量,逐步培育出來一批具有獨立自主產權與品牌價值的產品:
首先,做好市場調研,了解國內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與心理預期。第二,做好市場整體營銷,包括產品的市場開發周期策略、定價策略、市場開發、渠道選擇、促銷手段等。第三,培育一支有競爭力的核心經營隊伍,“這是國內品牌企業最缺乏的。”
專家表示,二三線洋品牌在國內受熱捧,很有可能只是一種暫時現象。隨著市場信息越來越透明,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當國外市場情況已經被普通消費者熟知的時候,二三線洋品牌在中國受熱捧的現象也許會逐漸消失。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shishang/shechipin/3993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編輯: 茂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