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5-14 12:48?來源:溫州都市報
雷電災害是溫州僅次于臺風、暴雨的第三大氣象災害,其中約八成發生在農村。昨天是全國防災減災日,溫州市防雷中心在永嘉縣巖頭鎮開展便民服務,把溫州氣象局設計的全省首份農村農房防雷設計通用圖集免費發放給當地村民。氣象專家說,本月起,雷電天氣會逐漸多起來。
4年閃電17萬多次
溫州氣象局自2007年開始有雷電監測,四年的監測資料分析顯示,2007年至2010年溫州的總閃電數達到17萬多次,其中去年溫州市的總閃電次數近5萬次,閃電天數為145天。
市防雷中心高級工程師鐘萬強介紹,145天的閃電天數,市民不一定都能感受到。這是因為閃電天數是氣象部門利用設備監測到的云團對地面放電的情況。而市民日常感受到的“電閃雷鳴”,屬于雷暴天氣。
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引用的雷暴日數,溫州的雷暴天氣是51天,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永嘉閃電數最多
那么過去的一年中,溫州那些地區閃電最多呢?
2010年永嘉縣的閃電次數為14378次,為溫州各縣(市、區)閃電次數之最,占全市閃電總數的29.09%。溫州市區為3669次。2007年至2010年,永嘉縣年平均閃電數為12100次,位居各縣(市、區)之首。
對此,鐘萬強介紹,永嘉的閃電數居首是因為永嘉的地域面積最大。此外,永嘉山區較多,對流天氣相對活躍,也有一定關系。
此外,在時間的分布上,全市閃電多發生在夏季,這是因為夏季水汽充足,大氣活動頻繁,積蓄的能量充沛。
從本月起到9月份都是雷電災害的高發時段。去年,7~9月的閃電次數占全年閃電總數的近九成。最集中的時間是8月,閃電次數近2萬次,占全年閃電總數的三成多。溫州閃電每天的高發時間集中在14時至16時之間。
八成雷災在農村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溫州發生雷電災害共404次。
市防雷中心主任鄭海祥介紹,溫州八成左右的雷電災害發生在農村。農村雷擊事故多發主要是因為農村防雷意識薄弱、農村房屋選址不科學,防雷裝置缺陷和線路敷設不規范。
按照雷電災害類型劃分,最主要的雷電災害類型為家用電器雷災,約占全年雷災次數的七成。
針對農村這個薄弱環節,市氣象局組織專家編制了全省首份農村農房防雷設計通用圖集。昨天,市防雷中心在永嘉縣巖頭鎮的活動現場向村民免費分發了這份材料。據悉,一間簡易民房防雷設施改建的成本在1000多元,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雷電災害的威脅。
小亭子避雷雨風險大
近年來,溫州發生的最嚴重的雷擊事故幾乎和避雨的小亭子有關。
2007年6月,樂清市磐石鎮(現并入北白象鎮)一山坡的亭子遭受雷擊,造成5人死亡,1人受傷。這是溫州近年來最大的一起雷電災害。
在2006年8月,在平陽錢倉鎮(現并入鰲江鎮)的一個小亭子內,有人躲進去避雨,4人卻不幸遭雷擊死亡。
市防雷中心有關專家說,空曠的小建筑物是不安全的雷電庇護所,比如位于山頂或者山坡,或者空曠地帶的小亭子。雷電一般容易擊中高度最高的物體。而事發的小亭子都是曠野中比較孤立的建筑物,故容易發生雷電災害。
對于這些小亭子,最好及早安裝防雷設施。
此外,雷雨天里,最好不要使用手機、淋浴器、電腦等電子設備。2007年樂清的雷擊事故現場,就發現一個手機芯片被烤焦。雷雨天肩扛鐵鍬和打雨傘也是不適宜的。
專家建議,雷雨天最好不要外出。一旦在野外看到閃電后很快聽到雷聲,這說明閃電已經距離很近,市民應該立即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但千萬不要躺在地上,以免人體與地面接觸構成通路。同時,要將雙腳并攏,因為兩腳并攏比張開電壓小,更安全。
溫州典型雷災
2010年5月18日 洞頭女子灘涂撿蟶子遭雷擊身亡
2006年7月的一次雷擊造成文成一企業100多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2006年8月17日早上7時左右,平陽縣錢倉鎮山垟村雷擊一座亭子,造成4人死亡,1人受傷。
2006年8月17日15時30分,洞頭縣仙疊巖景區南炮臺,一蒼南女子被突如其來的雷電擊中不幸身亡。
2007年6月25日16時40分左右,樂清市磐石鎮芝灣村小龍坪山坡一亭子遭受雷擊,造成5人死亡,1人受傷。
2009年7月6日14時30分,永嘉縣甌北鎮江頭岙底一民工在屋內操作水槍時受雷擊死亡。
2010年7月12日18時,一名32歲男子騎電動車經過溫州火車南站寧波路時受雷擊死亡。
2010年3月6日23時,平陽縣宋埠鎮下陳村一四層樓房遭雷擊。雷電波侵入附近村民家中,造成8臺電腦、44臺電視被擊壞,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9.36萬元。
2010年3月23日23時,龍灣區一個體養豬場遭受雷擊,導致24頭生豬被燒死,10頭生豬被燒傷。直接經濟損失約為9.2萬元。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weather/qixiang/3708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尤豆豆 宋賽騫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