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2-09 14:04?來源:溫州視線
什么是凌汛?凌汛俗稱冰排,是冰凌堆積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河流水位上漲的災害,凌汛是黃河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黃河凌汛原因也就是河道彎曲的地方,水流中的冰凌往下游流動過程中受阻,堆積起來的冰阻擋水流引起水位上漲。
什么是凌汛
通俗地說,就是水表有冰層,且破裂成塊狀,冰下有水流,帶動冰塊向下游運動,當河堤狹窄時冰層不斷堆積,造成對堤壩的壓力過大,即為凌汛。 中國北方的大河,如黃河、黑龍江、松花江,容易發生凌汛。
黃河凌汛原因
冰凌有時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壩,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終漫灘或決堤,稱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凌汛。黃河寧夏段總長397公里,一般自每年12月中下旬開始出現流凌,次年1月上旬封河,2月中下旬開河。受特殊自然地理條件影響,黃河寧夏段封河時由北向南、先下游后上游,開河時由南向北、先上游后下游,幾乎年年都發生程度不同的凌汛災害。
解放前,因凌汛決堤而泛濫成災的事,幾乎年年發生,每次決口,都給沿河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失。如在1933年,內蒙古蹬口縣凌汛口,300余里一片汪洋,冰積如山,水勢洶涌,淹沒了很多村莊。
新中國建立以來,黃河兩岸人民對凌汛危害采取了多種有力措施,主要有防、蓄、分、排四種。防就是組織強大的防凌汛隊伍,防守大堤,抗御凌洪,一旦發現險情,立即進行搶護,確保大堤安全。蓄就是把上游來水蓄起來,使上游在解凍前來水小,河槽蓄水少,則不致于造成水位上升,鼓開冰蓋,產生災害。分就是利用沿黃河的分洪工程和洪閘,分泄凌水,減輕大堤的壓力。排就是在容易形成卡冰的狹窄河段,炸碎冰蓋,打通溜道,使上游來冰順利下排,在冰壩形成,且威脅堤防安全時,就及時用飛機、大炮和炸藥等炸毀冰壩。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weather/qixiang/40632.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編輯: 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