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2-12 15:15?來源:溫州天氣網
什么是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拉尼娜現象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今年年初歐洲寒冷天氣拉尼娜現象是重要原因之一。
拉尼娜是指海洋中的赤道的中部和東部太平洋,東西上萬公里,南北跨度上千公里的范圍內,海洋溫度比正常溫度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偏低0.2攝氏度,并持續半年(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是氣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個新名詞。意為“小女孩”(圣女嬰),正好與意為“圣嬰”的厄爾尼諾相反,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厘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臺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流叫做沃克環流,當沃克環流變弱時,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東部海水變暖,就是厄爾尼諾現象;但當沃克環流變得異常強烈,就產生拉尼娜現象。一般拉尼娜現象會隨著厄爾尼諾現象而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
拉尼娜現象形成的原因
拉尼娜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厄爾尼諾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的增暖、信風的減弱相聯系,而拉尼娜卻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度變冷、信風的增強相關聯。因此,實際上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
海洋表層的運動主要受海表面風的牽制。信風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區,在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進行補充,赤道東太平洋海溫比西太平洋明顯偏低。當信風加強時,赤道東太平洋深層海水上翻現象更加劇烈,導致海表溫度異常偏低,使得氣流在赤道太平洋東部下沉,而氣流在西部的上升運動更為加劇,有利于信風加強,這進一步加劇赤道東太平洋冷水發展,引發所謂的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的影響
(1)對赤道附近太平洋東西岸的影響:東岸更干旱,西岸更濕,易引發洪澇。
(2)對全球氣候的影響:造成氣候異常。
(3)對中國氣候的影響:與厄爾尼諾的影響相對。
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趙振國認為,今年,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赤道東太平洋水溫偏低,東亞經向環流異常,造成入春以來中國北方地區偏北氣流盛行,而東南暖濕氣流相對較弱。于是,北方強寒潮大風頻繁出現,而降雨量卻持續偏少,氣溫也居高不下。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weather/qixiang/41813.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