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6-21 13:46?來源:溫州視線
今天6月21日,是2012年夏至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二十四節氣夏至,字面理解二十四節氣夏至,意思就是夏天到了,天氣開始熱了。
夏至光照最長 但不是最熱的
雖然夏至日是太陽直射北半球時間最長的一天,但是“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意思是說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在夏至之前地表溫度還不高,直到積蓄到一定熱量,達到一定溫度,而且太陽照射的熱量也很強的時候,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
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二十四節氣夏至時間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28″44),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落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
古代夏至節氣是節日
夏至節氣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現在夏至節氣沒有放假,很多古代的東西到了現代都變了很多傳統的東西。但是,也不用有怨言,現在不是多了很多節日嗎?比如五一節,古時候也沒有。
夏至節氣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節氣諺語歌謠:夏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勿離手;三九二十七,汗水溻了衣;四九三十六,房頂曬個透;五九四十五,乘涼莫入屋;六九五十四,早晚涼絲絲;七九六十三,夾被替被單;八九七十二,蓋上薄棉被;九九八十一,準備過冬衣。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weather/qixiang/44000.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