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9-01 12:19?來源:未知
一副畫作中展示的臺風來臨時的景象:形成臺風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于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兩極增大,臺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臺風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米/秒)即為臺風。一般認為“臺風”這個名字是由粵語“大風”(dai fung)演變而來的。粵語“大風”的發音被外國音譯,于是有了英文的typhoon,以及法文的typhon。也有一說“臺風”之名是從希臘神話中的怪物“泰風”演變而來的。
由于地球由西向東高速自轉,致使氣流柱和地球表面產生摩擦引導氣流柱逆時針旋轉(南半球系順時針旋轉),氣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轉的速度而形成感覺上的西行,這就形成我們現在說的臺風和臺風路徑。
臺風的形成:與地球自轉相關
關于臺風的形成,人教版高一地理書第一冊中描述道:在海洋面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面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面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臺風。總的來說,形成臺風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于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兩極增大,臺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臺風的路徑:“登陸型”對中國影響最大
臺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于作用于臺風的動力。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是操縱臺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臺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由于副高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致臺風移動路徑并非規律一致而變得多種多樣。北太平洋西部地區臺風的移動路徑大體分“西進型”、“登陸型”、“拋物線型”三種。其中登陸型臺風主要向西北方移動,先在臺灣島登陸,然后穿過臺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再次登陸,并逐漸減弱為熱帶低壓。這類臺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weather/taifeng/39270.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