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7-09 16:10?來源:溫州視線綜合浙江在線
臺風“燦鴻”堪稱“桑美”翻版
影響范圍恐是其十幾倍
說起 “燦鴻”這位不速之客,不得不說一下它的前輩“桑美”。 “桑美”,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會忘記,2006年第8號臺風,在我省蒼南登陸,威力十足,摧枯拉朽,造成我省200多萬人受災。
不少氣象愛好者說,無論從臺風形成,到走勢、威力,這次的“燦鴻”都與“桑美”極為類似,堪稱翻版。
都是三臺風中的居中者
“燦鴻”與“桑美”三處很神似
“桑美”的移動路徑在地圖上能畫出一條幾乎筆直的斜線,直撲閩北浙南而來。它一路“瘋長”,迅速發展成為風力不小于17級的超強臺風,近中心最大風速達到驚人的60米/秒。強度強、移動速度快、結構緊密,個頭小但臺風眼十分清晰,總之,“桑美”具備了臺風的一切顯著特征,也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最強臺風之一。因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在2006年12月被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除名。
在中國氣象局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正研級高工高拴柱看來,“燦鴻”與“桑美”確有相似之處。
“燦鴻”與“桑美”有三點相似——
●都出現了三臺風并存,并且共存時間都比較長:當年,“桑美”、“寶霞”、“瑪利亞”共存時間接近70小時;這次,“燦鴻”、“蓮花”、“浪卡”三兄弟已經共存時間超過5天,幸好三兄弟是“斗地主”,不是搓麻將。
●路徑發展類似:2006版的臺風三兄弟中,“桑美”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動,直撲閩北浙南沿岸,最終在浙江蒼南縣馬站鎮登陸;雖然臺風的路徑一向很難預測,但這次的“燦鴻”從形成開始,就基本向西北方向移動,早早明確要直奔浙閩,連省防指的工作人員也說了,“確實少見,雖然現在還沒登陸,但朝著浙江來的幾率很大。”
●都屬于居中位置:2006年,“桑美”的強度遠勝于位置偏西的“寶霞”,因而在“寶霞”登陸臺灣之后,兩者產生了“藤原效應(又稱雙臺風效應)”;今年,“燦鴻”的能量也強過西側的“蓮花”,兩者亦存在出現“藤原效應”的可能性。
燦鴻臺風的影響范圍可能達到“桑美”臺風的十幾倍
“桑美”在8月,“燦鴻”在7月,一個獅子座,一個巨蟹座,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燦鴻”在強度上和登陸點的破壞力上不如“桑美”。但是“燦鴻”的整體影響范圍怕是桑美的十幾倍大,遍及江浙滬閩臺贛徽魯,暴雨量也可能超過桑美。有人問,為什么?咦,你不知道螃蟹是橫著走的嗎?
另外,高拴柱分析,“桑美”與其他兩個臺風距離更近,基本在2000公里以內,而“燦鴻”與“蓮花”、“浪卡”之間的距離均超過2500公里。挨得遠近有什么說頭嗎?有,通常來說,當兩個臺風相距1000至1500公里以內時,一個臺風的外圍環流就會對另一個臺風的路徑產生影響。臺風越強、距離越近,對另一方產生的影響就越大。
還有,兩者隊形也不同,2006年的臺風三兄弟,是呈“三角形”站位,而眼下的臺風三兄弟則呈“一字排開”。
@中國氣象愛好者說,歐美數值在“燦鴻”的路徑上已經達成一致。從歐洲數值的路線來看,進入東海的概率超過70%,在浙閩交界處附近登陸的概率超過50%,最大可能就是寧德、溫州、福州這三個市的沿海,而且不經過臺灣直接登陸,即一手臺風的可能性很大。這需要最高級別的防臺準備。
浙江省防指工作人員表示,“燦鴻”整個生命期的強度極值很可能與“桑美”相當,破壞力大小更多取決于其登陸時的強度。2006年“桑美”登陸時,正好處于強度最強的時候,如果“燦鴻”在登陸前夕能量有所消耗,威力就會打折。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weather/taifeng/59504.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