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8-17 13:41?來源: 重慶商報
昨日,北碚區縉云山,重慶森林消防演練直升機空中灑水。首席記者 鐘志兵 攝
龜裂的水庫庫底(圖片來源:華龍網)
昨日,重慶市防汛抗旱辦介紹,重慶干旱范圍已經擴展,干旱已發展至渝西、渝中部、渝東南及渝東北部分區縣,涪陵、萬 盛、綦江、榮昌、永川、璧山等26個區縣不同程度受災,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224.57萬畝,其中嚴重干旱區47.61 萬畝、干枯13.10萬畝;61.30萬人、32.43萬頭大牲畜因干旱出現臨時飲水困難,有2條河流斷流,51座水庫干涸。
據市防汛辦統計,今年盛夏以來,重慶平均降水量為152.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8.2%。綦江、榮昌、長壽(注:長壽湖水位下降12米)、 涪陵、渝北等地出現不足80毫米,其余地區在80.1~383.6毫米的降雨;8月4至5日的降水過程結束后,各地出現高溫少雨天氣,是干旱程度加重。
涪陵 河水斷流稻多空殼
河水斷流、老井無水、稻子空殼多……面對干旱造成的局面,昨日,涪陵李渡街道嵐馬村6組村民周紅一籌莫展,不知所措。
蔡家河,是李渡街道嵐馬村的“母親河”。昨日,走在開裂的河床上,讓人備感辛酸。45歲的村干部文應平無奈地搖了搖頭:“在我的記憶中,蔡家河 只有在2006年干旱時斷過流!”蔡家河斷流,意味著嵐馬村1819名村民不得不面對“水荒”:蔡家河里無水洗衣、蔡家河里無水供牲畜飲用、蔡家河里無水 澆田……干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很大的影響。
年初種下的花椒苗,到現在大部分已經枯死了。周紅拔起一棵花椒苗,干枯的葉子輕輕一搓,頓成粉末,“我們家今年種了3000株花椒苗,已經干死了八九成。”周紅眉頭緊鎖,“如果再不下雨,可能要全部干死”。
眼見就要到水稻豐收的日子了,可是老天卻依然不肯施舍幾滴雨,高溫干旱讓“豐收”二字聽起來變得有些“刺耳”。文應平蹲在田坎上,拾起一串稻穗,在手里揉了揉,“很多都是空殼殼!”
如果蔡家河不斷流,其流域內的水稻就不會遭受如此重的干旱。文應平說,“當然,這只是假設!”
文應平說,全村今年共種了1100畝水稻,由于降水少,水稻缺水,不少水稻已經絕收,即使沒有絕收,也多是空殼殼,“受災面積預計過半!”今年究竟有多干旱?文應平指著一口已經見底的老井說,“50年了,這口老井就沒有見過底,即使是2006年的干旱!”
【旱情通報】 昨日,涪陵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現全區蓄水總量約為5940.56萬m3,較去年同期減少4895萬m3。全區河流水量銳減,其中,龍潭河 人民橋段斷流,其余河流支溝多數局部已經斷流,龍橋、石沱等多個鄉鎮街道受災嚴重。全區作物受災面積達15500公頃,其中重旱4860公頃、干枯 5120公頃;無抗旱條件面積4255公頃。
【抗旱措施】 涪陵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已制定供水計劃和臨時應急措施,確保人畜飲水安全,加強用水調度;采取了限時、限量供水;送水救急,確保生活用水;科學灌溉,力爭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北碚 玉米枯死顆粒無收
昨日8時,文雁林駕著滿載5噸水的環衛車,沿北碚區天府鎮各村開始了一天的送水工作。干旱持續,自本月初開始,天府鎮就處于水源干枯困境,有1.2萬人需要人工送水解水荒。而北碚全區,約有3萬人出現飲水困難局面。
文雁林是北碚區市政委工作人員,這半個月來,他每天從早上8點開始至下午5點,循環為居民送水,“一天最多可送4車,1車能滿足一兩百人飲用1天。”即便如此,天府鎮的飲水問題仍然緊張。
昨日下午4時,在天府鎮大田村聚集了20多位村民,大大小小的水桶整齊地擺在公路兩邊。“三四天都不敢洗次澡,水都得省著喝。”大田村6社村民王艷說,水都要循環利用著,每天來接一次水,她往返路程一趟至少要30分鐘。
55歲村民楊友華指著路邊一片玉米地說,今年種的玉米因缺水都枯死在地里了,“一顆也沒收回來”。連洗澡都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要洗澡,就在周圍的山里到處找水,只要找到一點,就趁天黑去洗個澡。”楊友華說,天府鎮屬于采空區,很多河流都斷流了。
針對飲水問題,天府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翁武應滿臉愁容。翁武應說,全鎮4.2萬人,已有1.2萬人飲水困難。“鎮里共有5個水源點,已有4個沒水了。”
翁武應說,自8月以來,大部分小型水庫都干涸了,只剩一個水庫能為2個村提供自來水,剩下6個村、3個社區,每天都依靠人工送水,“平均一噸水成本要80元。”
【旱情通報】 北碚區防汛辦統計,目前,全區像天府鎮這樣受旱情影響的場鎮共有東陽、金刀峽、龍鳳等5鎮。“這些地方目前每天都靠人工送水。”北碚區防汛辦負責人辛鵬稱,干旱造該區3萬人飲水困難。
【抗旱措施】 北碚區防汛辦負責人辛鵬說,為了優先保障人畜用水,或考慮暫停部分企業生產用水。
辛鵬透露,今年底,擬實施嘉陵江提水工程,作為防汛抗旱應急水源,“到時候,我們將徹底解決飲水問題。”
長壽 15.96萬人飲水難
昨日,頂著炎炎烈日,長壽渡舟街道農業服務中心的游古軍看著快干涸的水庫,又轉身看看已被曬成沙狀的田地里沒有抽穗的稻谷,無奈地搖搖頭:“要 是再不下雨,這座水庫周邊8000人的飲水問題將更加嚴重。”據長壽區水務局統計,截至8月16日,長壽區飲水困難人數已達15.96萬人。
昨日,在長壽區受災嚴重的渡舟街道,游古軍帶著記者前往轄區內一示范水庫查看旱情。因水源枯竭,記者一行直接穿越了示范水庫的排水閘道,站到了 水庫圍堰斜坡中段已被曬得堅硬的塘泥上。“水位已下降四五米,要是再有一個月不下雨,8000人的飲水問題將更加嚴重。”游古軍說,渡舟街道的八座水庫遭 遇的情況,基本與示范水庫相似。
而作為長壽的名片,長壽湖受大旱影響也十分明顯。長壽區水務局劉主任表示,長壽湖水庫的蓄水量銳減,正常情況下,長壽湖水位的海拔高度是347米,今年因干旱,長壽湖水位的海拔高度降到了335米左右。也就是說,長壽湖水位下降了12米。
持續高溫干旱,作物遭殃。
在渡舟街道,已有739畝稻田出現“死穗”情況。在示范水庫旁的一塊稻田,游古軍捏著一把稻穗說,“這是‘死穗’”。所謂“死穗”,就是說稻谷 沒有抽穗,谷殼里面沒有米粒。正常情況下,一畝稻田的產量應在550公斤左右,但這些出現“死穗”的稻田產量,最多只能畝產100公斤就不錯了。
長壽區農委介紹,在長壽區,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死穗”。
【旱情通報】 長壽區水務局介紹,因長壽區已連續55天無大規模降雨,全區共有18個街鎮不同程度受旱,渡舟街道等六個街鎮最為嚴重。截至昨日,長壽區水務局統計發現,該區已有15.96萬人飲水出現困難,需要送水解困的人數達3.82萬人。
【抗旱措施】長壽區水務局劉主任介紹,目前,他們每個街鎮都派遣了一輛消防車,每天輪番給飲水特別困難的人群送水,送水總量每天達到了500噸。并到處尋找地下水源,來緩解飲水困難。
榮昌15口水井都干了
“水來了!”昨日下午7時,送水車到來時,榮昌縣雙河鎮李家院子傳來一陣歡呼,100多人的接水隊伍等來了政府的送水車。2小時20分后,13噸水被早已挑著水桶等候的村民“吸走”。“這段時間村里已經完全斷水了,我們每天都在盼望這一刻。”村民唐祖秀告訴記者。
在唐祖秀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劉家院子最大的一口水井,這口井是常年不斷水的,如今,這口直徑約1米、深約1.5米的水井已干涸見底,井底只剩下數十塊龜裂的泥土。唐祖秀說,村里其他14口水井現在也已經全部干了。
劉家院子支部書記鄭光榮告訴記者,現在家家戶戶都把用水量減少到了極限。“洗澡、洗衣服的次數都減少了一大半,而且都是到山下的煤廠去洗。政府這段時間每天都在送水但只能暫時保證飲水,沒辦法再提供其它方面的用水了。”鄭光榮嘆了口氣說。
干旱不僅給飲水帶來了很多的困難,也使農業受重創。竹筍一直是雙河鎮重要的農業產品和經濟來源,但連日高溫干旱讓竹筍產量銳減。雙河街道辦負責人說,今年以來,當地竹筍產量從原來的8000多噸急劇下降到幾十噸,原來會定期到雙河鎮來收竹筍的客商,現在也不來了。
【旱情通報】 榮昌縣防汛抗旱辦公室主任呂鳳己表示,1~7月份,榮昌縣總降雨量為400.5毫米,比2006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時還低15%左右。榮昌縣21個鎮街 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旱,作物受災面積超過28萬畝。其中,輕旱約16萬畝,重旱近10萬畝,另有超過2萬畝土地已經干裂。全縣66000多人中大概有 4000多人飲水困難。
【抗旱措施】榮昌縣防汛抗旱辦公室主任呂鳳己表示,保障缺水村鎮居民飲用水已成為該縣防汛抗旱的頭等大事,縣里每天派出10輛車往缺水地區運送 飲用水1200m3。和李家院子一樣,昨日,榮昌有15000多人領到了政府送去的水。為充分保障應急使用,2006年時承包給養殖戶的很多水庫也收了回 來。與2006年相比,榮昌水利工程蓄水量增加了1000多萬立方米。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weather/zixun/3892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余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