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8-19 00:13?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最近31年的氣象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表明,中國炎熱榜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為:重慶、福州、杭州、南昌、長沙、武漢、西安、南京、合肥、南寧。
這些城市的炎熱程度如何統計進去的,是否意味著新的火爐城市排行榜新鮮出爐?
中國是大火爐城市重新排名
中國“四大火爐”之說流傳很廣。現在四大火爐”呈現了好幾種城市組合,長期以來。多為長江流域的幾個城市。中國炎熱榜第一種組合是武漢、南京、重慶、南昌;第二種組合是武漢、南京、重慶、長沙。上述兩種組合認可的人比較多,第一種組合還被寫入過地理教科書。此外,有一種說法稱重慶、武漢、南京、濟南是四大火爐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長沙、武漢、重慶、杭州是四大火爐
火爐城市沒有確切定義和科學的規范,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室主任、研究員張存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有的民間說法。
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激進意義上的火爐城市是指長江流域大型城市。維持較長時間的高溫高濕天氣,使人們感到悶熱難耐,好似在火爐中一般。后來人們想給“火爐”城市定個標準,采用了不同的指標,如有的使用極端最高氣溫,有的使用高溫天氣(氣象上,通常將日最高溫度≥35℃作為高溫天氣)日數等;使用的資料時間長短也不相同,如有的用近10年的氣象資料,有的用近20年的資料。由于采用的指標不同、統計的時間段也不同,因此給出的結果不盡相同。
張存杰說,判斷一個城市是否炎熱。如夏季南方地區超越35℃的天氣越來越多,但相對于南方地區,高溫繼續時間短,空氣濕度低,白晝和晚上溫差大,人體的不舒適水平遠低于南方地區。因此,不能僅用極端最高氣溫等單一指標來確定炎熱城市。
中國炎熱榜評定標準不僅是高溫
氣象上反映熱的指標很多,張存杰介紹。如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平均氣溫、氣溫日較差(指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等,但要反映人體在周圍氣溫環境里的舒適水平,還需要考慮空氣相對濕度、高溫的繼續時間、風速、輻射等要素。
氣象專家構建了一個判斷指標—炎熱指數”主要考慮氣溫和相對濕度對人體舒適狀況的綜合影響,為此。同時確定了炎熱指數的計算公式。炎熱指數值越大,人體感覺會越不舒適。氣象專家將炎熱指數達到85那一天,確定為高溫炎熱日。
高溫條件下,人體為了維持體溫穩定。如果空氣干燥,可以通過出汗和汗液的蒸發來散熱,但如果空氣濕度太大,人的散熱系統的效率就下降了人體汗液無法蒸發散去,就會感到很不舒服,炎熱感就更強一些,這個道理很容易懂,比如在炎熱的太陽底下,人們拿著扇子扇會覺得涼快一些,主要是體表的汗液蒸發,降低體表溫度,感覺涼快一些,但是無論你怎么扇扇子,環境氣溫是不變的。
全球氣候變暖和城市熱島效應,使“火爐”越來越多
為什么近年來“火爐”城市的名單似乎越來越長?
這主要是氣候變暖和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全球地表觀測資料分析標明,張存杰認為。全球氣候呈現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顯著變化,尤其近50年全球平均增暖速率越來越明顯。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國的氣候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地表平均氣溫明顯升高,升溫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還要略高。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此外。城市人口聚集、建筑物增多、下墊面(指與大氣下層直接接觸的地球外表)改變、交通壓力增加、生產規模不時擴大以及人為熱源增多等影響日益加劇,導致了明顯的城市熱島效應。衛星遙感和地面觀測資料顯示,城市地區下墊面溫度明顯高于周圍地區。
近幾十年,張存杰說。國北方地區的增溫高于南方地區,南方大城市的增溫更加明顯。南方的西安、鄭州、石家莊、濟南、北京、天津等城市,炎熱水平越來越重。西安、石家莊等城市,近幾年夏季高溫日數超越了20天,呈現了超越42℃的極端最高氣溫,人們普遍感覺天氣越來越炎熱。南方地區的城市雖然增溫幅度沒有南方城市明顯,但炎熱水平并沒有減輕。
中國炎熱榜排名并不重要,關鍵是積極應對氣候變暖
近幾年我國高溫熱浪事件頻繁發生。一些城市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繼續高溫及悶熱天氣對人們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對露天和戶外工作人員影響更明顯。炎熱天氣還造成突發疾病明顯增加,中暑人數激增。如2006年夏季,四川、重慶等地遭受罕見的繼續高溫熱浪襲擊,代表重慶主城區的沙坪壩氣象站有14天的最高氣溫突破40℃,并且于8月15日創下了43℃的當地最高氣溫歷史極值。8月14日至15日,重慶有2萬人中暑。
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氣候專家指出。極端高溫事件呈現范圍擴大、頻次增加的趨勢。高溫熱浪已成為最嚴重的氣象災害之一。事實上,高溫熱浪在全球造成的人員死亡,比洪水、龍卷風、強風暴加到一起還要嚴重。
未來全球變暖的趨勢還將持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城市熱島效應還會越來越明顯。張存杰強調,人們會感覺到城市越來越熱,炎熱城市會越來越多。炎熱水平排名靠前一點、靠后一點并不重要,重要的社會各界都要積極行動起來,采取有效措施減輕高溫熱浪對人們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的危害,同時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暖的趨勢。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weather/zixun/4541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