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7 21:28?來源:綜合天氣網
北極罕見發燒:2017年2月10日,北極附近氣溫驟然上升了27℃,2月8日,格陵蘭島最北端的氣溫也升至0℃以上。北極罕見發燒可能會引發超級寒潮南,但寒潮是否影響我國還難預測。
北極冬季罕見“發燒”至0℃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的分析數據顯示,2017年2月10日北極附近急劇升溫,氣溫比正常水平高出大約27℃。除10日的異常升溫外,格陵蘭島最北端的地面監測站8日也曾在短短12小時內,氣溫從零下22℃驟升至2℃,暖如夏季,溫差達到24℃。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氣候預測室副研究員隋翠娟表示,北極地區發生氣溫一天之內驟升十幾攝氏度的情況并不少見,但是升至零度以上就很罕見了。比如,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1月28日,格陵蘭島附近的一個觀測站氣溫從-20.1℃上升至-6.4℃;2015年12月21日,格林蘭島另一個觀測站氣溫從-37℃驟升至-22℃。
據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監測,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北極中心區域925hPa溫度較常年同期偏高。
常年冬季(12-2月),北極地區的平均氣溫在-20℃以下,非常寒冷,0℃以上的“高溫”很罕見。近兩年來,北極出現0℃以上的頻率增加,隋翠娟表示,這和冬季氣溫整體偏高、北極加速變暖有關。據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監測顯示,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北極中心區域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0℃左右;巴倫支海北部尤其暖,偏高15℃左右,只有俄羅斯西北部及格陵蘭的東北部地區偏冷。
北極地區不僅在變暖,而且加速變暖,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北極加速升溫被稱為“北極放大效應”,多種因素造成這一效應,隋翠娟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冰融化。近些年來,北極海冰面積呈逐年減少的趨勢。剛剛過去的1月份,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為1338萬平方公里,為1979年有衛星記錄以來1月同期最低值。對陽光反射性強的海冰融化成了顏色深的海水,海水又造成北極對太陽輻射的吸收率上升,吸收了大量熱量。海冰融化和北極氣溫上升二者相互影響,加速北極升溫。
北極再“發燒” 超級寒潮能否重演?
北極地區氣溫驟升至0℃比較罕見,但在2015年12月30日就發生過一次,引發了2016年1月影響我國的超級寒潮事件。當時,全國多地氣溫之低破記錄,廣州更是降下建國來首場雪。
今年北極罕見發燒是否會再次引發超級寒潮?隋翠娟表示,北極地區氣溫驟升對中緯度地區的天氣形勢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具體影響哪個地區具有隨機性。通常,北極地區上空是個巨大的低壓區,外圍是比較平滑的西風帶。一旦北極突然增溫,北極上空就容易形成高壓區,從而擠壓西風帶向某個方向凸起,形成南北方向延伸的脊和槽。冷空氣在脊前槽后西北氣流的引導下順勢南下。但是,具體西風帶會在哪個地區凸起或影響哪些地區,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歐洲,也可能影響北美或東亞地區。
氣象專家表示,北極是冷空氣的起源地,但是冷空氣加強到何種程度,影響哪些地區,還要看具體的天氣形勢。未來北極增暖仍是大趨勢,但并不是每一次增暖事件都會引發超強寒潮;即使引發超級寒潮,也不一定會影響我國。
所以,這次北極罕見發燒可能會引發超級寒潮,但是影響范圍還不能確定。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weather/zixun/6800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