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5 21:52?來源:溫州視線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年中,全球遭受洪水災害的人數增加了近四分之一,數據顯示,現在還有8600萬人生活在洪水易發地區。
洪水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極端天氣事件,因為氣候變化導致降雨模式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
致命的洪水,例如最近在印度、中國、德國和比利時發生的洪水,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往往對社會較貧困的階層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
大多數洪水地圖依賴于基于地面觀測(例如降雨量和高程)的建模,但它們通常會完全錯過歷史上不易發生洪水的 ewgions。
為了填補這些空白,一組美國研究人員檢查了自 2000 年以來在 169 個國家/地區發生的 900 多起洪水事件的每日兩次成像衛星數據。
他們使用這些數據創建了全球洪水數據庫,該數據庫提供了與 913 場洪水相關的死亡人數、流離失所和降雨量的開源信息。
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上撰文發現,在 2000 年至 2015 年期間,多達 8600 萬人在經濟需要的推動下遷入已知的洪水區——增加了 24%。
2000 年至 2018 年間,共有 223 萬平方公里(860,000 平方英里)——超過格陵蘭島的整個區域——被洪水淹沒,影響多達 2.9 億人。
計算機建模得出的估計是,氣候變化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意味著到 2030 年將有 25 個國家面臨洪水的高風險。
主要研究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研究員、洪水分析公司 Cloud to Street 的聯合創始人貝絲·特爾曼告訴法新社,現在面臨洪水風險的新增人數比之前的估計高出 10 倍。
“我們能夠繪制通常未繪制或通常未在洪水模型中表示的洪水圖,例如融冰洪水或大壩潰決,”Tellman 說。
“大壩潰決尤其具有影響力。在這些大壩溢流或潰壩事件中,僅這 13 次事件就影響了多達 1300 萬人。”
大多數易受洪水侵襲的國家位于南亞和東南亞,但衛星數據顯示,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的受災程度以前未曾確定地增加。
'撤退唯一的選擇'
法新社獨家看到的一份泄露的聯合國氣候科學報告預測,未來洪水每年將導致非洲 270 萬人流離失所,到 2050 年可能導致 8500 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只要升溫 1.5 攝氏度——巴黎協定中最雄心勃勃的溫度目標——就會使哥倫比亞、巴西和阿根廷受洪水影響的人數增加兩到三倍,厄瓜多爾和烏拉圭受洪水影響的人數增加四倍,而受洪水影響的人數將增加五倍。秘魯,IPCC 報告稱。
周三公布的數據庫中的大多數洪水事件是由降雨過多引起的,其次是風暴潮、雪或冰融化以及大壩潰決。
泰爾曼說,研究表明,在農村和城市規劃中建立防洪措施有好處。
“眾所周知,在災害管理和預防上花費 1 美元最多可以節省 6 美元用于救災和恢復工作,”她說。
世界銀行專家 Brenden Jongman 在相關評論中表示,洪水數據庫是了解氣候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聯系的“關鍵一步”。
“衛星技術可以跟蹤保護性生態系統的變化,類似于其用于監測洪水和人口變化,”他說。
“然而,即使是基礎設施和基于自然的方法的最佳組合也可能不足以應對海平面上升——一些社區的唯一選擇將是管理他們從洪水易發地區撤退,”Jongman 補充道。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weather/zixun/7702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