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27 22:26?來源:溫州鼓詞網 ?點擊:次
唱花鼓的老藝人
永嘉民間文藝家陳久道
溫州花鼓也叫楠溪花鼓,花鼓和瑞安鼓詞、道情一樣歷史悠久,和鼓詞一樣花鼓也是以演唱為主,表演為輔。在舊社會花鼓也是貧苦勞動人民創造行乞的技藝,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據傳說:宋代鄭元和、高萬德等教丐時,就曾組織乞丐,教唱道情蓮花、花鼓等散歌、散曲,故此花鼓藝人均奉鄭元和、高萬德為祖師。唱“花鼓”的鼓,個頭與腰鼓相似,但要比腰鼓小得多,鼓長約20厘米,兩頭直徑約12厘米,是由木頭和牛皮等材料制成。楠溪花鼓,也稱溫州花鼓,與鳳陽花鼓有所不同,鳳陽花鼓是男女對唱的,而楠溪花鼓,是由一個女子演唱的。演唱時,演唱者坐在椅子上,右肩背著花鼓帶,花鼓斜掛于左腰部,右手擊鼓,左手提小鑼,扶鼓擊鑼,一面唱詞曲,一面以鑼鼓伴奏。如開場唱春詩一首:“春日春山春水流,春田春草放春牛,春花開在春園里,春鳥飛歇春樹頭”。其唱腔柔似涓涓流水。
永嘉碧蓮、巖頭一帶是花鼓藝人最集中的地方,曾經有李福全、潘巖椿、王寶鳳等一批藝人,都是由祖輩口頭傳授,世代相傳。楠溪花鼓,過去在溫州是非常流行的,藝人不但在街坊游唱,而且經常坐臺演唱,有許多聽眾聚集在固定場所聽唱。藝人穿彩衣,打扮素雅,婀娜多姿,加以唱腔婉轉動聽,給人一種賞心悅耳之感。民間有句贊揚花鼓藝人諺語:“這個媛主兒。像個花鼓囡”。這說明花鼓藝人,達意暢神,博得廣大群眾的好評。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