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28 17:31?來源:溫州鼓詞網 ?點擊:次
山歌對唱是楠溪民間一種文娛活動,雖然楠溪江沿岸的山歌對唱沒有劉三姐山歌對唱那么有名,但也很有地方特色,山歌對唱不管哪個地方都是方言對唱,永嘉山歌對唱也一樣是用永嘉方言演唱的。
永嘉山歌對唱主要是牧童在山上放牛時唱的對歌,對歌有文明和不文明的對唱法。文明對歌既是一班牧童在這邊山上放牛,一班牧童在那邊山上放羊,這山的牧童向那山的牧童引逗對方,一問一答地唱了起來。總想自己勝過對方,比高低、比多少,越唱越有勁,唱得滿山滿壟歌聲沸反盈天—“一個雞卵拋過坳哎?嗦嘞!拋過旁山撞歌郎啰啰嘞!有本事撞歌對詩對哎。嗦嘞,冇本事撞歌啰啰嘞,弗用吵哎,喔咗”。—“你勒(們)唱我勒(們)接哎,嗦嘞!我勒歌兒有上千,啰啰嘞!隨便你勒唱格呢哎,嗦嘞!多多少少啰啰嘞!答出來哦。喔咗。”開場白開始后就對歌了。
問:格呢窟做大樹頂?嗦嘞!答:喜鵲巢做大樹頂,嗦嘞!格呢窟做爛樹洞?啰啰嘞! 白蟻寞做爛樹洞,啰啰嘞!
格呢巢做黃泥坎?嗦嘞 青翠集做黃泥坎,嗦嘞!格呢窟做泥當中?喔咗。燕兒案做泥當中,喔咗。
問:扭宕寺院砌最高?嗦嘞!答:明山寺院起最高,嗦嘞!扭宕寺院半山腰?啰啰嘞!道士巖寺院半山腰,啰啰嘞!
扭宕寺院墳壇下?嗦嘞!興國寺院墳壇下,嗦嘞!扭宕寺院江中央?喔咗!江心寺院江中央,喔咗。
這種對歌是詩對之類,比較文明的娛樂活動。可不文明的山歌對唱指一些十七八歲的姑娘上山砍柴時所唱的對歌。這個“言重” 字也就是鄰居關系或居住一起的叔伯母關系不和的話,有矛盾,利用牲畜動物影射向對方的低俗、下流話語,這種語言表達怨言咒罵,甚至還會罵到祖輩的身份上來。因為農村沒有文明文化的發展,在當時年代也成為一種慣例。像過去的一些不文明對歌至今已瀕臨滅絕,逐步走向文明健康的和諧社會。
還有種叫船歌,船歌是楠溪江船老大所唱的歌。楠溪江是永嘉山底通往溫州城底的唯一水路,沿江兩岸有很多船民以撐蚱蜢舟過日子生活。經常將山底竹木、柴、炭山貨運到城底交易溫州貨。潮漲潮落,日夜來回奔忙撐船。夜里,船夫邊劃槳邊唱歌,振作精神,激發勞動力量。特別白天,一些船老大在楠溪江上劃船經過,見一些漂亮的媛主在江邊洗衣裳,就唱起船歌戲弄姑娘。
船夫:一條灘水白溜溜哎,姑娘接著對唱:一條白栗槳柄軟悠悠哎,一朵鮮花插灘頭喔,左邊捎來右邊蹲(永嘉方言念:kai)遏啰,
該朵鮮花若送喀我勒, 背脊曬爻烏龜gan恁嘞,我一世弗用撐船過灘頭喲。扭有好親喀你嘞能喲。
從溫州到楠溪小源碧蓮或到大源巖坦等地,還有很多船歌是七言的組歌,反映了楠溪江的風情。
編輯: 作者:陳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