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31 15:19?來源 溫州視線
楠溪傳統節(jié)日用膳,中國人的風俗大多和吃有關,溫州楠溪江的風俗也一樣,有些風俗活動很有特色的,但是都和吃有關,中國人的文化,大抵也就是吃的文化吧。
楠溪江風俗傳統節(jié)日吃什么
正月炊松糕、搗搪糕:好像春節(jié)沒有炊松糕的吧?都是過年前早就炊好了。反正楠溪江是沒有搗搪糕的風俗的,只聽說過上塘以南,比如黃田就有很多家庭搗搪糕,楠溪江沒見過哪家搗搪糕。
二月芥菜飯:二月二吃芥菜飯,二月初二溫州民間有吃芥菜飯的風俗,當然啦,風俗僅僅是風俗,不一定每家都會在二月初二吃芥菜飯。
三月搗棉菜清明餅:清明節(jié)做清明餅,棉菜餅,楠溪江更多的是做清明麻糍,松花粉麻糍,這是真正的楠溪江特色。
四月嘗新牛角餅(梗豆餅),沒聽說過四月有什么節(jié)日,楠溪江四月沒有節(jié)日,不知道這個說法哪里來的。
五月包粽子,端午節(jié)包粽子:中國人的傳統,不僅僅是楠溪江風俗端午節(jié)包粽子。
六月嘗新米飯,這個可是楠溪江人的節(jié)日,就是早稻成熟,第一頓飯。舊社會缺糧,只有這一頓最豐富,平時哪有天天吃大米飯啊,不過,這新米確實很香,很懷念幾十年前的嘗新米飯,現在即使有人做嘗新米飯,也不是原來那個味了。
七月蒸千層糕:沒聽說過楠溪江人七月蒸千層糕,我生長在楠溪江風景區(qū)核心景區(qū)附近的古村落,從來沒有聽說過七月蒸千層糕的風俗,這只不過是部分農村小地方的風俗吧。
八月搗麻糍,沒有聽說過八月有這個風俗,至少楠溪江沒有這個風俗。
九月豌豆糕也沒有聽說啊,可能是失傳多年的風俗吧,也不是誰哪里道聽途說的。
十月包羅羹,不知道這個風俗。
十一月糯米湯圓,湯圓不是在十一月吃的,作者搞錯了吧?
十二月搗年糕、分歲,全中國都一樣,過年臘月三十,不過搗年糕仍然只有部分小地方才有的風俗,楠溪江很多地方沒有這個風俗,至于分歲的說法,確實是永嘉乃至溫州很多地方都有這種說法。
編輯: 陳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