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3 18:13?來源 溫州視線
元宵節“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夜。”元宵節,也稱元夜、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各民族各地方有掛燈的習俗,溫州市的元宵節習俗,大概永嘉元宵節的習俗最有代表性。
元宵節,也稱元夜、燈節,燈的海洋
元宵節的來歷
關于元宵節的來歷,有很多優美的傳說。東漢時,明帝崇尚佛法,勒令在農歷正月十五日點燈,親自到寺院點燈祭神,燈節由此形成,至唐代漸盛,至宋代盛極,這大概是元宵節的來歷的一種傳說。
元宵節的詩句,元宵節的習俗
葉適詩:“艾褐家綢闊闊裁,抱子攜孫看燈來。”明清時玩燈更興盛,姜準在《岐海瑣談》一書中,對永嘉元宵節的習俗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元夕張燈街市及神廟,起十二三至十七八止。街市結蓋松棚或用歡門,神廟如仁濟、忠靖、惠民、廣惠諸所,以珠囊、竹絲燈等華飾,角勝爭奇,游觀者肩摩踵接,幾無置足之地。村落糊楮象龍首尾,裁版為身,機轉轆護,篝火于上,以金鼓沿門索嘗,謂之龍船燈。”燈會時間一般從正月十三開始,到十八止,為時六天,十三謂之試燈,十四至十六謂之正燈,十七以后謂之殘燈,十八日落燈,整個燈節活動才基本結束。有些地方把元宵活動和當地集市結合,便于農民購買東西。
元宵節,永嘉過元宵節吃湯圓
元宵節期間,在街巷上,結竹棚,掛彩幕,夜間懸各色花燈,放花炮,裝鰲山,即簇紙為山,旁作魚龍噴水如絲,高丈許;又裝小傀儡回環馳逐,作漁獵耕織,狀極生動,謂之“鰲山”。光緒(永嘉縣志)中載:“自十三至十八夜,皆為燈市. 各廟競制龍燈,沿街旋繞,名曰滾燈,又有抬閣秋千諸戲,笙鼓之聲,喧聞達旦,男婦雜杳。”舊時,永痛元宵節之夜,城門不閉,大街小巷張燈掛彩,家家門外月華如晝.男女老少街上觀燈,車水馬龍,好不熱鬧。明人有描述元宵夜元宵節的詩句:“兒郎種麥荷鋤倦,偷閑也向城中看,酒壚博塞雜歌呼,夜夜長如正月半。”
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還和愛情連在一起。歷代詩詞中,就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詞元宵節的詩句:“今年元宵夜,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抒寫了對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節放燈,歷千年不衰。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元宵節的燈彩藝術得到繼承和更新。每至元宵節,天空圓月朗照,地上華燈璀璨,永嘉鄉村百燈齊放,有宮燈、走馬燈、魚燈、百鳥燈及謎燈;縣城則高搭牌樓、燈棚,還有七彩虹霓的提燈、花燈,猶如燈的海洋。
元宵節除了放燈,還有其它風俗,如舞龍、滾龍燈、猜燈謎、吃湯圓等賀節活動。正月十五夜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月圓人圓,事事如愿。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