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3 13:28?來源 溫州視線綜合紅網
南昌出土明代寧王,明代寧王被野蠻的現代人掘墓
南昌出土明代寧王,野蠻的現代人,什么缺德事都敢做,而且還把自己的缺德行為冠一個好聽的名字,把掘墓行為說成考古。明代寧王生前萬萬想不到自己死后500年被野蠻的現代人掘墓。在野蠻的現代人看來,過去王孫貴族的墓是他們的掘墓的首要目標。
明代寧王在墓地安息,在地下好好的,這些掘墓人為什么要把他們的尸身挖出來?研究?考古?這就是他們光明正大掘墓的理由。
南昌出土明代寧王:墓主人可能為明代寧王后裔
據南昌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利介紹,經過一天來對兩具棺木的發掘,根據出土物品進行判斷,從銅錢可斷定這座古墓為明代萬歷年間的夫妻合葬墓。而從其他隨葬品可以推斷墓主人身份尊貴,應該是王室后裔,但沒有墓碑和墓志銘。明朝寧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弘治十年(1497)襲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起兵叛亂,后被鎮壓,寧王藩號被奪。因此,墓主人可能就是被奪了藩號的寧王后裔。
南昌出土明代寧王,合法盜墓人找到12塊玉片
12日10時,南側棺木被打開。打開后呈現在所有人面前的景象果然不出之前考古人員的判斷,這個棺木進了水。記者看到棺木中充滿了水,在工作人員將棺木內的水清理的差不多后,露出已經發黑腐朽的遺骸,還有一些絲織品衣服的黑色殘留物。
清理過程中很快就發現了隨葬品,一支銀質發釵被南昌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利從棺木中的黑泥中清理出來。隨著時間的流逝,12塊玉片和4支發釵被清理出來。這12塊玉片形態各異,有長方形、橢圓形、雞心形、圓形帶鋸齒,基本上沒有重復的式樣。此外在這個棺木中還發現一個疑似胭脂水粉的盒子,還有五個透著金色光澤的小飾品。記者發現這些小飾品上的紋飾非常細致。
“那里好像有些珠子?”旁邊一個工作人員說道。只見李國利從遺骸左手位置,發現一串珠串,質地可能是瑪瑙。在遺骸的發髻上,考古工作人員還發現了一根玉質發簪和一支大約為牛角質地的發簪。在對該具棺木的清理中,還發現了明代萬歷年間的銅錢。
李國利告訴記者,從南側棺木中發現的這些隨葬品來看,多為女性飾品,因此這具棺木中的遺骸應該為女性,北側棺木中的就應該是合葬中的男性死者了。而從所發現的萬歷年間銅錢初步可以斷定,這座合葬墓是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1620年)的墓葬。
南昌出土明代寧王,掘墓者挖到精美玉腰帶,此次掘墓收獲不小
14時許,北側棺木被考古工作人員打開,只見棺木中的遺骸被黃色紡織物包裹得嚴嚴實實,而沿遺骸中線從頭到腳,紡織物還被編成了一條長長的麻花辮形狀。
考古人員小心翼翼(他們的小心翼翼不是對死者的尊敬,是怕弄壞挖墳挖了好久挖出來的寶貝)地將外面包裹的一層紡織物揭開后,身穿華美服飾的遺骸露了出來,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遺骸腰部一條由很多塊玉片(大的約5厘米寬、8厘米長,小的1厘米寬、5厘米長,此外中間還有雞心形玉片,這些玉片厚度約為3~4毫米)編綴而成的腰帶。
在場人員看到這條華美的玉腰帶后齊齊發出驚呼。“不得了啊,看來墓主人身份肯定不一般,這條玉腰帶可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在最后清理完畢時記者了解到,這條玉腰帶由20多塊玉片組成。
此外一個黃色的布袋(有兩根系繩)被系在玉腰帶上,布袋上還有兩個金絲織的字樣“路引”。李國利告訴記者,從玉腰帶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尊貴。
金絲織就龍形官補表明墓主人身份顯赫
清理完所能看到的玉片后,考古人員開始向內一層層剝離包裹在遺骸上的衣物。突然一絲金色的亮光從剛剛揭開的衣物中閃現,隨著這一層衣物被完全揭開,一塊位于遺骸胸口位置,呈正方形的“官補”露出真容。內中圖案竟是用金絲刺繡的龍形,只見這條金絲龍一副須發張揚、遒勁有力的感覺,在右胸口位置,一只龍爪正抓向一顆圓珠。
兩層衣物清理過后,又是一片金色刺繡圖案出現在眾人面前,只見這個刺繡圖案從遺骸左肩經胸口一直延伸至右側腰部位置,華麗非常。
“從目前清理的過程可看出,這些金絲圖案都不是一般人能夠使用的,墓主人應該是王室后裔。”
隨著發掘工作的進行,遺骸從棺木中移出后,腰部下面又發現了玉腰帶的其他部分玉片,此外還有一串珠串。考古人員還從遺骸頭部兩側發現了兩個銀質的線圈,李國利稱這兩個銀質線圈是死者官帽的帽翅,當帽翅上其他物質都腐朽后,僅留下這兩個線圈了。
記者發現,這具棺木中因為沒有進水所以保存完好,就連墊在遺骸下放的竹席都一點沒有損壞。竹席被移走后,記者看到,從遺骸的頭部一直到腳部,用錫箔制作的百余枚冥錢鋪設在棺木底部,形成了一個人的樣子。
南昌出土明代寧王,明代寧王在世的時候威名顯赫,可是死后500年還是遭暴尸,在這些缺德的掘墓人眼里,不管是明代寧王還是秦始皇的墓,都一樣要挖。
編輯: 溫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