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30 22:45?來源 中國新聞網
慈禧隨葬品陀羅尼經
慈禧隨葬品陀羅尼經
慈禧隨葬品織金陀羅尼經面世:近日,清東陵保護區首次展出了慈禧陵中隨葬品織金陀羅尼經被,這條被子明黃緞底約三米見方,由捻金線織成。織金陀羅尼經是價值連城的寶物,陀羅尼經是密宗佛教的一個經咒,此經沒有皇帝旨意任何人不能使用。
率軍盜取東陵的孫殿英當年不識寶物,陀羅尼經被竟然被孫殿英隨手丟棄,這條蓋在慈禧的尸身最上層織金陀羅尼經被才是稀世珍寶,陀羅尼經被由捻金線織成的陀羅尼經被,經被約三米見方,明黃緞底,被面上織有眾多佛經、佛像、佛塔、花紋等裝飾,既有佛教的神圣,又不失皇室的威嚴。
慈禧隨葬品:圖為慈禧生前穿過的竹枝袍。白云水攝
慈禧隨葬品陀羅尼經是密宗佛教的一個經咒,此經被在清朝是奉旨使用的,即沒有皇帝旨意,任何人不能使用。今年82歲的清史專家于善浦表示,名貴的織金陀羅尼經被曾經磨難重重,歷經了三個階段,在慈禧去世105年之后才與觀眾見面:
1908年,入葬的慈禧將陀羅尼經被覆蓋在身上。當時經被上還綴有八百二十粒珍珠,當時的估值十六萬兩白銀,放到現在那是價值連城。
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將洗劫了慈禧陵墓,并把經被上的珍珠全部拆走。此后的51年中,溥儀在天津派清朝遺臣與國民政府人員重新安葬慈禧時,將經被放在地宮的香冊寶座上,陀羅尼經被從此又被封存在慈禧地宮中。
1979年,慈禧地宮對外開放,工作人員將受潮殘破的經被送往北京故宮博物院修復裝裱。此后,陀羅尼經被一直存放于清東陵文物庫房內。
于善浦說,當年孫殿英這些匪徒沒有文化,有眼不識“金鑲玉”。他們盜陵之后,把拆掉珠寶的陀羅尼經被、慈禧穿的衣服等寶物都扔到外面,使這些稀世珍寶得以幸存。
“此次與織金陀羅尼經同樣比較名貴的是慈禧的香寶香冊。”于善浦表示,皇帝皇后死了之后,他們在地宮中的香寶香冊是用檀香木做的。它的名貴不在于它的質料,而是上面的文字。因為清朝規定的皇后死后只有十六個字封號。慈禧是1908年死的,1909年入葬,在這個期間,大臣們認為,僅僅用皇后的16字功德已經囊括不了她一生的功績。所以她用了22個字。
慈禧隨葬品:慈禧地宮陪葬的香寶。白云水攝
據了解,本次隨同織金陀羅尼經被一同展出的慈禧隨葬品還包括慈禧生前穿過的竹枝袍、用過的玉璽、親手創作的字畫作品,以及一些展現慈禧情趣的生活用品和佛教用品,展品奢華程度創歷屆慈禧文物展出之最。
這次展出慈禧的書畫,無論她的繪畫“羅浮珍影”,還有她寫的“龍”字以及“壽”字,顯示出慈禧的書畫功底。還有慈禧信佛,我們把慈禧生前的喜愛的佛教用物進行展示,表達出了慈禧愛好、信仰和熱愛生活的另一面。
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共建有順治、康熙、乾隆等皇陵五座、慈禧等后陵四座,埋葬14個皇后和136個妃嬪。
編輯: 作者:白云水 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