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10:07?來源 泉州網
普通毛筆寫微書,泉州微書奇人吳平峰
普通毛筆寫微書,泉州微書奇人吳平峰的微書
普通毛筆寫微書,泉州微書奇人吳平峰作品10.5米長卷有5.7萬多字
普通毛筆寫微書,泉州微書奇人吳平峰
泉州微書奇人吳平峰,用普通毛筆寫微書,最小的字只有1.7毫米比米粒小。吳平峰今年62歲的他,學習書法已有50多年,學習微書也已20余年,至今書寫的微書有30多萬字,2016年,吳平峰的吳氏微書入選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普通毛筆寫微書,創作10.5米長卷,藏下900首唐詩
吳平峰微書作品有《圣元真經》《金剛般若波羅經》《道德經》等,上面的字只有3.5毫米大小,卻工整得猶如印刷的一般,每個字的線條、結構都十分精致與規范,就連一個點都要講究提按分明,讓人難以想象這竟是用毛筆寫出來的。
吳平峰創作于2006年的《唐詩三百首》,長達10.5米,寬0.26米,300首詩用楷書、行書、草書3種字體各書寫了一遍,每個字都在3.5毫米左右,總共5.7萬多字。據介紹,為創作這幅作品,當時他全身心都撲在上面,每天從早到晚地寫,耗時1年多。
普通毛筆寫微書,吳平峰說他都是用普通毛筆,他買過最貴的筆也就12元左右。如今他寫的微書已有30多萬字,前后用了60多支毛筆。
年少迷上書法 廢寢忘食練習
吳平峰1954年出生于泉州鯉城區,祖籍安徽,父親是南下干部。10歲那年,父親調到南安,他轉學到南安一小學就讀四年級。當時學校從二年級開始就教書法,他學了幾個月,在一次全校書法比賽中竟獲得了第一名。
書法老師陳德才對他父親說,這孩子書法悟性很高。從此陳老師對他特別重視,傾其所學,對他重點培養,而他也從書法中找到樂趣,并從此沉醉其中。他經常樹枝、石頭當筆,大地當紙,進行書法練習,這是他少年時代生活中最大的愛好。
17歲參加工作后他養成一個習慣,枕頭下一支鋼筆、一本便用簽,起床后都要練習書法幾十分鐘,有時甚至一張過橋票據的背面也要拿來練習書法。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到南平汽車配件廠上班,每天都會利用間隙在工作臺上練習書法,就這樣堅持著。
潛心微書創作 “老僧入定”專注
大約1995年時,有位河南的女畫家在泉州市區威遠樓畫牡丹,吳平峰送了一幅楷書作品給對方,對方看了特別喜歡,問他會不會寫微書。這勾起了他的興趣,他開始嘗試寫微書,第一次寫時字還很大,有8毫米,練了很多次才達到3.5毫米。后來他用微書寫了一幅扇面書法,拿去裝裱。正好當時一位書法名家經過,說這種字古代有,現代沒有了。這更堅定了他寫微書的信念。
微書創作時要十分專注,排除一切雜念,難度一般人無法想象。吳平峰說,剛開始他都要等家人入睡后才寫,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可以定下心來了才轉入白天創作。幾年后,他寫微書時就達到老僧入定的狀態。有一次西安一位記者來泉州開會時到他工作室,看到他在寫微書,就安靜地在1米開外站著,等了10多分鐘他才察覺到。他這種定力、專注讓那位記者感到十分驚奇。
作品精益求精
練到腦干出血
吳平峰容不得作品有一點瑕疵,只要有一個字寫得不好,就要全部從頭來。寫微書后不久,他曾創作了50多幅作品,當時有人看中愿意出16萬元來買,但他覺得寫得還不夠好,不能賣給別人,就將這50多幅作品燒了。
“我朋友說我是在用生命寫字。”吳平峰喜歡打獵和武術,以前身體很好,視力也完全正常,但自從開始寫微書后,視力逐漸變弱,2年后就需要戴150度的老花鏡,如今要戴200多度。2012年,他出了趟遠門回來,由于10多天沒有書寫,只寫了13個字眼睛就看不見了。于是他調整心態,每日運氣沉淀,調節了2天才重新開始書寫。2012年4月,因為異常專注,他甚至一度腦干出血。此外,他還患上痛風,手腳個別關節都有點變形,但他仍堅持微書創作。
為了保持視力,他每天創作前都要先運氣凝神。盡管寫微書對身體損傷很大,但他從沒想過放棄。讓他欣慰的是,兒子目前正在學習書法,為創作微書打基礎。受到家庭影響,5歲的小孫女也對書法頗感興趣。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