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2 23:26?來源 光明日報
空間太陽能發電的示意圖(資料圖)
你敢想嗎?太空建個發電站
中國太陽能電站建在太空的設想,造價達10000億美元的太空太陽能電站,重量達到上萬噸。將無比巨大的太陽能電池陣放置在地球軌道上,組成太陽能發電站,太陽能發電裝置將太陽能轉化成為電能。1968年美國科學家彼得·格拉賽(Peter Glaser)首先提出了建造空間太陽能電站的構想,其基本思路是:將無比巨大的太陽能電池陣放置在地球軌道上,組成太陽能發電站,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轉化成數千兆瓦級的電能,然后將電能轉化成微波能,并利用微波或無線技術傳輸到地球。
能量轉換裝置將電能轉換成微波或激光等形式(激光也可以直接通過太陽能轉化),并利用天線向地面發送能束。有資料稱,從理論上說,在陽光充足的地球靜止軌道上,每平方米太陽能能產生1336瓦熱量,如果在地球靜止軌道上部署一條寬度為1000米的太陽能電池陣環帶,假定其轉換效率為100%,那么,它在一年中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通量差不多等于目前地球上已知可開采石油儲量所包含的能量總和。
地面接收系統接收空間太陽能電站發射來的能束,再通過轉換裝置將其轉換成為電能。整個過程經歷了太陽能-電能-微波(激光)-電能的能量轉變過程。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建造和運行過程還需要包括大型的運載系統,空間運輸系統,及復雜的后勤保障系統。
我國空間太陽能電站發展“四步走”設想
目前,國內空間太陽能電站研究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主辦的空間太陽能電站發展技術全國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提出了我國空間太陽能電站發展“路線圖”。概括起來主要分為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2011年-2020年
充分分析空間太陽能電站的應用需求,開展空間太陽能電站系統方案詳細設計和關鍵技術研究,進行關鍵技術驗證。
重點驗證無線能量傳輸技術、高效大功率太陽能發電技術、大型結構的展開組裝技術和高壓供配電系統,主要有地面大功率無線能量傳輸試驗、地面大型結構展開及裝配技術試驗、地面對平流層飛艇無線能量傳輸試驗、依托空間站的大型結構展開及裝配技術試驗等。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keji/hangtian/37924.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編輯: 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