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9 16:18?來源 新華社
各種各樣的火星探測器。
各種各樣的火星探測器。
各種各樣的火星探測器。
火星探測大事記
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第一枚探測器,但這枚探測器連火星環繞軌道都沒有到達。
1962年11月1日:前蘇聯發射了“火星1號”探測器,成功進入前往火星的軌道,但在飛離地球1億公里左右時與地面失去聯系,通常被看作是人類火星探測的開端。
1964年11月28日:美國“水手4號”開始8個月的火星之旅,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枚成功到達火星并發回數據的探測器。
1971年5月31日:美國“水手9號”升空,成為第一個火星軌道飛行器。它首次拍攝到火星全貌。
1996年12月4日:美國發射“火星探路者”,攜帶“旅居者”號火星車登陸火星。科學家根據發回的圖片信息判定,火星曾經溫暖和潮濕。
1998年7月3日:日本發射“希望”號探測器,成為世界上第3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但“希望號”于2003年12月9日被迫放棄。
2001年4月7日:美國發射“奧德賽”火星探測器,標志著美國火星探測計劃重新啟動。2002年,“奧德賽”發現火星表面和近地表層中可能有豐富的冰凍水,但這一問題目前存在爭議。
2003年6月10日:攜帶“勇氣”號火星車的美國“火星探測流浪者”號探測器發射升空,2004年1月3日在火星表面成功著陸。
2007年2月25日: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彗星探測器靠近火星飛行,順利完成利用火星引力調整飛行速度和軌道的任務。
2007年8月4日:美國發射“鳳凰號”探測器,它在火星北極區域登陸后收集了冰樣,而且還發現火星表面土壤的化學成分與海水非常類似。11月10日后“鳳凰號”與地面失去聯系。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