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6 23:33?來源 電腦報
所有環節中最耗時的可能要數開模,需要一個半月時間,不過這里“多線操作”的優勢再一次發揮出來。
“開模不需要等主板設計完成,只要ID、MD的設計結束就可以”,黃永將設計圖紙交給深圳超人實業有限公司,“這個環節不難,一般是石膏倒模, 利用石膏的記憶特質,1個半月后超人會給我們第一批20套外殼”。不過外殼采購往往都是“大手筆”,“一般都是2萬套起談,少了人家根本不做,這也是我們 分攤成本的需要”。
與設計、打板同步進行的還有物料采購,“主要是屏幕、電池等非標準件”,業內一般將配件粗分為標準件與非標準件,“所謂標準件就是接口通用,不 需定制的配件,比如內存、硬盤、處理器等;非標準件主要是觸摸屏、電池、鍵盤屏線等小物料。iPad多點觸控屏是難點,因為它,這個項目差點流產了”。
對于成熟的山寨產業而言,物料采購是整個體系中相對清閑的工作。上游有幾十家固定的合作伙伴,價格談妥就下單,做上網本沒怎么費過心,這么費周 折對于臺碩還是頭一次。原來,與臺碩長期合作的翰彩、奇美等幾家屏幕供應商都無法在短期間內提供10英寸觸摸屏,“10英寸普屏遍地是,5英寸、7英寸的 觸屏也好找。深圳做平板、MID極少用到這么大的觸摸屏,所以上游也沒生產,只能定制”。
后來臺碩將采購范圍擴大到中國臺灣,幾經輾轉終于找到一家屏幕供應商,“不能告訴你是哪一家,這絕對是最高商業機密”,吳燁彬笑著說,“不要小看深圳的跟進速度,一旦市場被打開,一個月就會出來幾款差不多的山寨iPad,起碼在屏幕采購上要‘卡’他們一下”。
模具和主板“打”出來了,接下來是將采購來的配件加裝上去,“這個過程像搭積木一樣”。3月15日,第一批次試產的20臺樣機新鮮出爐,“沒上生產線,是工程師手工組裝的。這個過程中,工程師發現一些生產需要注意的事項,補充進《生產指導說明》中,幫助生產線的工人少犯錯誤”。
接下來進入測試環節,“大致分為T0、T1、T2三個階段”:T0主要測試主板穩定性,檢驗主板設計、生產質量;T1測試主板、外殼匹配程度, 為‘修模’提供基礎,“比如外殼能否卡緊、鍵程是否需要修改,包括一些線路的合理性”;T2則測試整機性能與穩定性。通過T2測試的樣品,一般認為是合格 品。從外觀設計到第一批次20臺樣機亮相,全流程約60天。“懷胎兩月”,第一批山寨iPad終于修成正果。下一步,就是尋找合適的“婆家”。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keji/kejichanpin/14150.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編輯: 李好宇